读新闻
觀察全球產業過去發展歷程,最重要的就是品牌跟產業,而其中象徵的就是性能與專利。網路盛行後,在現在這創新驅動時代,最重要的則是使用者體驗與事業模式的創新。 台灣在全世界最強的就是製造業,但是近30年來在創新驅動模式的發展下,品牌公司面臨獲利壓力,為降低成本,紛紛將品牌生產外移,在這波風潮下,台灣要往哪走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產業大洗牌的時候。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跟著趨勢走。當年我加入IBM的時候,IBM市占率很好,但是與全世界產業趨勢不合,面臨倒閉危機,而在產品外加入服務項目提供後,IBM卻每年平均成長11%,相對於整體產業的10%成長率,IBM只多出1個百分點;但是在跟上趨勢後,它仍保坐產業龍頭,而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抗拒全球趨勢。 金融科技代表趨勢,它要顛覆是金融服務模式,在個人金融上與智慧生活做結合,在企業金融上提供中小企業信用貸款,連接供應鏈金融等。其中,未來非常重要的是個人數據,如何去加以進行智慧應用「my data」,這將是非常大的商機,而個人數據自主權也將躍居要角。在未來,顧客將擁有主導權,企業必須對客戶展現它的價值,才可爭取到信任。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資訊安全等技術,未來需要合起來,建構出「生態圈」,各界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使金融產業和各產業整合,讓金融科技更快發展,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台灣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全世界進度太快,台灣進步太慢,其中尤其中國發展大概是全球第1。世界是不等人的,台灣很多機構都到過全球單打獨鬥,但是成功機會不大,未來希望透過合作模式,整合各界資源,組合成金融科技中「民主式的生態系」,我覺得這是台灣有機會發展的一條路。(文/臺灣金融科技董事長王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