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儘管國際糖價今年來已暴跌3成,但隨著世界正擁抱「減糖潮流」,全球規模1500億美元的糖產業面臨的利空情勢可能尚未結束。 美國洲際交易所(ICE)11號粗糖期貨23日盤中報每磅13.7美分,今年來共跌30%,在彭博商品指數追蹤的22項原物料中表現墊底。糖消費第一大國印度的需求銳減,與歐洲糖供應預料增加是拖累糖市的短期因素,但全球的減糖潮流更使糖業前景添陰霾。 糖需求歷經數十年穩定成長後,平均每人糖消耗量已較1960年代增加一倍,但全世界對糖的攝取如今正值轉捩點。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指出,肥胖率攀升、多國開始對汽水等飲料課徵含糖稅,以及食品業者承諾推出減糖配方,都促成全球減糖趨勢。 新興市場也無法為糖產業帶來強勁支撐力道,因為民眾隨著收入增加,逐漸減少攝取含大量糖類的加工食品。 RaboResearch全球策略師達夫說:「整體變化不再只是一時的流行,而是成為一股趨勢。」他預測全球未來15年糖消耗量的成長率將低於過去15年。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人們減少喝汽水。奧克蘭與費城等美國城市以及許多國家均已對含糖飲料徵稅,包括超過三分之二人口為肥胖者的墨西哥、和以製糖業為主的模里西斯。百事與可口可樂、糖果巨擘瑪氏、食品大廠家樂氏與雀巢等業者都已進行或計劃讓配方減糖,以迎合消費者需求。 此外,食品業者為保住利潤,改使用較便宜、由玉米提煉的高果糖糖漿等甜味劑來取代砂糖也衝擊糖業。 7大軟性飲料業者,主動表示同意限制在新加坡上架飲料的含糖量。(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