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綜合報導】在未來十幾年內將有數億人因自動化而丟了飯碗,專家指出,遭受機器人及人工智慧(AI)衝擊的國家,若能大規模重新培訓勞工,並且推動基礎建設,勞工日後還是能找到待遇不錯的工作。 針對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潛在衝擊,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28日發布的報告呼應許多經濟學家的看法,也就是機器人時代對人類不全然是壞消息,但人類必須投入的心力與資源,可能不亞於重建二次戰後歐洲經濟的「馬歇爾計畫」、以及為安置戰後退伍軍人而於1944年通過的「美國軍人復員法案」。 麥肯錫的報告預測,機器人的影響翻天覆地,衝擊堪比「工業革命」,但重新培訓數億名勞工的挑戰可能更大;麥肯錫也建議,美國、日本等受衝擊國家需要將資金投入基礎建設。 麥肯錫預估,到下個10年結束時,可望創造5.55億至8.90億個工作機會,在新勞工投入就業市場後,就足以確保充分就業,但要獲得這項成果,取決於許多艱難的政策選擇。 專家指出,問題不再於是否有足夠工作機會,而是人類如何走過勞工失業轉型期,政府與企業界如何協助被裁員的員工,如何推動教育與培訓計畫,這些政策選擇都牽動就業市場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