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推進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簡稱國家生技園區),配合政府推動5+2創新產業的政策,將拚在520以前啟用,園區內的育成中心招商也將在4月底前完成,預估短期內將匯聚逾千億元的生醫智財價值。 規劃逾十年、斥資逾200億元台幣的國家生技園區,近期各單位開始搬遷進駐,首個入駐的單位是經濟部旗下的法人機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生技中心);未來,該園區將招商進駐的生醫新創公司,預估將有50到70家,可望成為台灣生醫產業的搖籃。 中研院表示,國家生技園區共有A到G等7棟建築物,建築物結構及外牆工程、行機電及內部裝修(含實驗室), 已經於今年初完工,根據契約,硬體整備將在首季前全面完成,520前可望揭幕。 生技中心目前已有二個單位入駐國家生技園區,包括生藥所、平台所近200位人員進駐園區E棟,該中心共有400人左右將前往園區。另,未來三個月內預計各單位,包括中研院、食藥署、生物資訊中心等,將於5月初全部就位,屆時園區規模將逾千人。 國家生技園區是2007年起規劃,由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率先推動,並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總統協助該園區的土地協調,今年5月終於要啟用,將是國內首個由政府出資、建構,具備從產品研究、開發到臨床前試驗及公司育成完整鏈帶的生醫產業園區。 國家生技園區緊鄰中研院,7棟建物中,ABC棟分別由中研院旗下的轉譯、主題研究、育成三大中心入主,D棟是生物資訊中心負責,E棟將由生技中心使用,F棟為食藥署主管,G棟則是國家實驗動物中心運營。 工作狂廖俊智 幕後大功臣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即將落成,近年來,中研院院長成為該園區的主要推手,現任院長廖俊智自前院長翁啟惠手上接下此任務後,即積極督促此案。 熟悉廖俊智的人士說,廖為了推動院務,自上任後時常加班,晚餐都是以簡單的麵食果腹。 廖俊智1958年生,今年剛好滿60歲,由於長得娃娃臉,看上去僅50歲上下,臉上看不出歲月痕跡;不過,廖從前年6月下旬返台履新後,一年多以來雖低調行事卻是個工作狂,在繁忙的院務中,多了不少白髮。 對於中研院的定位,廖俊智指出,過去中研院被認為是學術單位,但「學術」二字的要旨並非只有學,還要有術,他認為,「學主知、術主行」,學識的追求的目的在於實踐,學術不應是高牆內的東西,學者也應「知行合一」,以所學貢獻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