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緬甸,這個在歷史上和泰國戰火連綿不斷,互有勝負的打了數百年戰爭的世仇,讓很多泰國人在今天心理上都還感到糾結。泰國和緬甸的戰爭是很多歷史戲劇、和雕刻品的創作題材——騎在大象上的雙方主帥,身披鎧甲,使用矛、刀、弓等武器,那是國王對國王、將領對將領、士兵對士兵的厮殺,當一方的主將被砍下象背,勝負即分。 緬甸在歷史上曾經三次攻陷了泰國的古都,一七六七年最后一次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塔雅,把整個古都付之一炬,導致大城王朝的滅亡。今天阿瑜塔雅還處處保留著於十八世紀被緬軍燒毀破壞的佛寺廢墟,供人憑吊歷史的遺跡。 在近代中,泰國的經濟因為外來的投資而突飛猛進,一片旺相。相對的,緬甸則在軍人政府掌權后,對外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內部則因為民族眾多,自獨立以來內戰不斷,導致經濟長期停滯不前。 盡管泰國今天的社會與經濟發展,仍遠非落后的緬甸可比,但是在很多泰國人的心目中,卻有一種“泰國又被緬甸佔有了”的無奈。——佔領泰國的不是緬甸軍隊,而是在泰國無處不在的緬甸勞工! 在歷史上,泰國人民為了驅逐入侵的敵人,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的犧牲在所不惜。但是在今天,一旦緬甸的勞工表示都要離開泰國,回歸緬甸時,卻使泰國政府和商家們都慌了手腳。 在緬甸的一些鄉村旅游時,導游說這個鄉村只有老人和小孩,問道那大人都到哪兒去了?答曰都到國外打工去了。再問到哪個國家最多呢?答曰居多是到泰國。今天,不僅泰緬邊境的泰方境內緬語可通行,還隨處可見緬甸人越境過來開的商店,一些地方居民甚至是緬甸人比泰國人多。不單是在政府醫院裡,外國籍的病人現已佔了近半數的比例,即使走進泰國數一數二的貴族化私人醫院,見到醫院裡有緬文的告示,院方也雇有緬甸籍的職員,也不是奇怪的事了。實際上,緬甸的一些富翁,有毛病都要飛來到泰國的著名醫院來就診治療,已經成了泰國一些私人醫院盡力討好的財源目標。 到緬甸旅游,可以感受的無處不在的宗教氣息,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到金碧輝煌的佛塔寺廟,以及清晨黃昏迴蕩在市鎮上空的誦經聲,還有那清晨列隊托缽的僧侶,和隨處可見的身著粉紅色長袍的尼姑,也成為一道祥和的佛都風景線。 絕大多數的緬甸人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長期在佛光沐浴下的緬甸人都有一顆善良忠厚的心,盡管大部分的緬甸人民還是較為貧困,但是他們寧可省吃儉用,也要供養和尚和向佛寺捐獻,相信善有善報,今生的行善,來世一定能得到善的果報,這種行善的心理,也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在往毛淡緬的路上,朋友鍾君拿著一個幾十年前的地址,在一個小鎮上尋探他半個世紀前的同窗摯友。半個世紀的時間,在原來的地址上,已經人事不知幾許變遷,然而現在的居住者,和左右鄰近,都很熱心的協助尋探鍾君好友的下落,輾轉探得一家人已搬遷到仰光 。這些緬甸人要了鐘君在台灣的地址,答允日后有消息將告知。 或許這只是一件不足一提的小事,但是在現今的勢利社會,自掃門前雪的人多的是,有時僅僅是舉手之勞,或是動動嘴皮就可以助人的事,還有人不屑為之。在我們三個星期的緬游行程,所接觸到的人人事事,還是可感受到人性中純良的一面。 外國人到緬甸旅游,會發現處處收費,每個寺廟或景區都收費,而且對外籍人士的收費,等於是緬人的幾十倍,我們在東枝游覽一個古溶洞,這個由軍人和和尚看管的古溶洞,外籍人士每人收費二十美元,而對緬人的收費僅約一美元。一些景區的收費除了門票之外,有的還再徵收所謂的景區保護費,真是名目眾多。 不單是全國所有旅游點對外國人另眼相看的收費以美金計算,即使是住宿的賓館,同一間酒店,就分為外國人若干若干,本國人又多少多少等。看來外國人到緬甸旅游,只能任由宰割了。 參觀景區必須買門票,這原是無可厚非,但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頻繁的公路收費——高速公路有高速公路的收費站,但城鎮小路也有城鎮小路的收費點,而且每隔不是很遠的一段路,就有一個簡單的收費點——在路邊擺了一張簡陋的桌子,桌旁坐著兩三個人,汽車經過,就有人過來收取數目二、三百緬幣的路費,美其名是道路維修費。盡管所有經過的汽車都要付款,但一些道路都還是爛爛的,這些錢,到底是用在道路的維修上嗎,真是天曉得。 記得以前曾和朋友由泰緬邊境的大其力往景棟,八十多公裡的公路也是設了好多收費點。要命的是這些收費點並沒有設在馬路邊,而是設在路邊的一間屋子裡,如果不留意的話,很容易就越過,越過了怎麼辦呢?那到了下一個繳費點,會被把關的人趕回到剛才超過了的收費點補繳費。 為什麼會有這樣名目多、數量也多的收費點呢?據說是關系到聚居在那個地區的少數民族問題,進入誰的地界,誰就有權收錢,由此也可窺見緬甸還存在著少數民族的矛盾。 穿著沙籠和式樣簡單的人字鞋,臉上再涂上黃黃的特納卡粉,就是一個緬甸人的標志特徵。沙籠穿在男人身上的叫做“籠基”,籠基的花紋色彩很簡單,但是女性的沙籠就顏色瑰麗,花紋鮮艷美觀,叫人眼花繚亂了。 特納卡是一種樹皮沾水研磨出來的黃色粉末,抹在臉上有一股淡淡的芳香,據說有防止蚊虫叮咬、保護皮膚之效,深得緬甸人的喜愛,婦女在臉頰上涂了方形、或是圓形的一團,一些愛美的女生更是細心的勾繪了一片葉子的花紋,看起來也是美麗動人。在一些寺廟,還有我們下榻的一些旅館,大廳當眼處就常常置有一個大石磨,上面放了一段特納卡木,讓客人自己研磨后抹到臉上或手臂上的。 由於看到在男男女女臉上的特納卡粉團,我也入鄉隨俗的在臉上涂上厚厚的黃粉末,然后自以為美哉的施施然到處游蕩。然而,回到泰國后,把從緬甸買回來的特納卡粉往臉上抹時,看到鏡子裡那張塗得亂七八糟的大花臉,真是找不到一點美感,甚至走不出家裡的大門。 由此想到人的審美觀也是因地而異,美不美其實也只是一種心理作用。 到緬甸旅游,假如是自由行的話,每天的飲食有時真是一個困擾人的問題。雖然緬甸和泰國美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以酸、辣見稱。酸辣湯和蝦醬都是泰國的名菜,酸辣湯和蝦醬也是緬甸的名菜,但是兩者的味道大不相同,同樣是酸辣,但泰國菜講究色香味,比較注重菜肴的賣相,緬甸佳肴的酸辣風味,吃起來很油膩,卻又是我們都無法接受了,尤其一般緬甸餐廳的衛生條件,終使我們把進緬甸餐館列為最后選擇了。 泰國的飲食,少不了的是冰水,客人坐下,服務員就端上加了冰塊的茶水。緬甸的飲食店,少不了的卻是熱茶水,每張餐桌都放了一壺免費供應的熱茶,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這真是一件令人歡迎的服務了。 緬甸人喜歡喝茶,除了進餐時喝熱茶外,還有加奶的緬甸茶,茶的文化還有以腌制過的茶葉,拌以各種油炸的豆類的茶葉豆,成為緬甸普受歡迎國菜級的佳肴。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以食為天,每個民族的飲食,都有其獨特的風味,我們一眾十人,大部分都曾經在緬甸生活過,語言溝通沒有問題,二十多天的遊蹤所至,遍嘗各地佳肴美食,感受到緬甸飲食文化的豐富。 我在數年前到過一趟緬甸,那時緬甸人民要擁有一個手機是很困難的事,私家車也比較少。但是這次暢游緬甸,處處都可見到手機的專賣店,中國產品佔據了緬甸的整個市場。 緬甸開放后,物質的享受絕對不遜於較早開放的泰國,我們在曼德勒很難叫到出租的士,據說就是因為一般人家,幾乎都擁有私家車。姑不論這說法是否有點誇張,但是現在緬甸人有能力的就要買車,一些大城市的馬路都在塞車,我認為仰光的塞車甚至比曼谷更加嚴重,除了交通規則的有欠完善外,汽車幾乎都是由日本進口的右駕駛盤汽車,而馬路規章又是靠右開,駕車較難掌握,尤其在超車的時候看不到對面來的車輛,更是危險。 據說緬甸政府規定今年開始的進口汽車必須是左駕駛盤,則在未來的數年后,行駛在馬路上的車輛,是左右駕駛盤都有,那交通就更加混亂了。 緬甸在歷經了長期的封閉,現在已經逐步走向開放,在天然資源還保存的相當完整的條件魅力下,緬甸正像一塊香噴噴的糕餅,吸引著饞涎欲滴的投資商。我們一路游玩,看見處處在擴建馬路,交通改善了,繁榮就跟進來了。 緬甸的經濟正在蛻變,未來一定會破繭而出,假以時日,不知是緬甸勞工到國外打工,還是外國勞工到緬甸打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