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政府主張在家安老,廣大的家庭照顧者是撐起長照2.0的重要支柱,衛福部日前預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原則」草案,明訂提供家庭照顧者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新制最快7月公告上路,希望幫助家庭照顧者走過迢迢長照路。 台灣有76萬名失能長者,逾6成完全由家屬自己照顧,初估全台近1千2百萬就業人口中, 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而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者約17.8萬人,更有13.3萬人因照顧離職,失去工作。 長期照顧議題多年來聚焦於失能及失智老人,或身心障礙子女的福祉,經常忽略在他們身邊沉默的家庭照顧者,衛福部依長服法規定訂出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原則,照顧者權益終於入法,獲得關注。 不過,專家擔心,目前長照服務量能不足,連被照顧者的居家或臨托服務都缺乏人力,照顧者是否能夠得到喘息等服務,實在是問號。 另外,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協助照顧者做照顧安排、就業安排及重返職場,脫離「照顧角色」才是終極目標,草案內容無助減緩因照顧離職的勞動力流失。 衛福部長照司籌備辦公室專委周道君說,目前草案中的服務,包括長照知識提供、照顧技巧指導、喘息服務、情緒支持、團體服務等。 其中,最能令照顧者有感的是喘息服務,可讓照服員來到家中照顧長輩6小時或3小時,也可以讓長輩到日照中心、機構住宿住上半天或1天,還有夜間喘息或巷弄長照站臨托喘息等,長輩有人照顧之後,照顧者便能空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周道君表示,照顧者若想使用相關支持服務,和失能失智個案申請長照服務相同,要先向地方政府長照管理中心申請,經專業評估後使用。不過,長輩住機構或請移工照顧的家庭,不在服務範圍;若移工逃跑或返鄉,家屬於第31天起可以使用申請服務。 依長照支付新制規定,失能等級2到6級家庭可獲最多14天喘息服務,7到8級則最多21天。政府補助上,經濟一般戶自付16%,中低收入戶自付5%,低收入戶免費。以全天居家喘息服務6小時計,給付費用為2310元,一般戶自費16%,約為370元。 高市診所醫護 投入社區長照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老了我們都用得到!」為推動長期照護社區化,高雄市首度有診所建立完整長照模式,提供防癌抗老、長照失智據點、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A點)及居家安寧等服務,社區高齡患者不用為了到大醫院就醫來回奔波,厝邊診所就能提供專業照顧。 高雄市衛生局昨在前鎮區祥全診所舉辦「八合一全人健康照護服務網」啟動儀式,除防癌防老、社區健康教室、勞工健康諮詢等前端健康管理,更成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A點),整合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並建置長照失智據點,為失智患者開設運動課程。 祥全診所院長張倡榮投入安寧醫療多年,6年前離開高雄長庚家庭醫學科自行開業,除了平日看診,仍持續耕耘居家醫療及居家安寧服務。他感慨,在醫院看到許多癌末患者想回家善終、卻不可得,希望結合各領域專業投入長照服務,「做這塊不賺錢,但可讓高齡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後我們老了也用得到!」 衛生局長期照護科科長李素華說,長照服務須整合各方資源,過去多大型醫療院所才有能力承接,但診所在地化的服務模式,才能真正落實老人家「社區終老」目標。該診所兩年前投入防疫、防癌及高齡照護,集結醫療、護理、藥事、復健及職業衛生等專業,可望為社區長照建立新模式。 家住前鎮區的王伯伯75歲,中風後每月都要到大醫院回診,但因體弱不便上下樓,家屬也無力帶往醫院就醫,轉介至該診所後,居家醫療及護理團隊每兩周出動,到宅提供衛教指導、運動訓練及更換鼻胃管,半年後王伯伯拔管,也能在家自行走動,讓疲於照顧的家人喘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