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工研院5日舉辦45周年院慶暨院士授證典禮,由總統蔡英文(左5)致賀並頒授證章證書給張有德(左)、苗豐強(左2)、王康隆(右3)和朱志洋(右2)等4位新科院士;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左3)、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右)也出席典禮。(工研院提供)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工研院5日舉辦45周年院慶,並揭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王康隆、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等4人,當選第7屆工研院院士,由蔡英文總統頒授證章證書;蔡總統感謝傑出產業人士對國家貢獻,期勉工研院持續引領台灣締造新一波經濟奇蹟。 蔡總統表示,如今政府與業界的共同目標,就是為台灣尋找下一個轉型動力,期許工研院持續扮演產業與研發之間的橋樑,結合政府5+2產業創新政策推動產業轉型。她說,過去兩年政府透過政策鬆綁、創新資本媒合,全力投入綠能開發,加速能源產業轉型,就像30年前台灣經濟翻轉,仰賴半導體與資通訊領域的茁壯一樣,現在台灣也不能畏懼改變,創新永遠是台灣求勝的關鍵。 4位新院士致詞時,分別肯定工研院45年來擔當產業的推手與後盾,並共同看好人才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期許台人對台灣保持信念與信心。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為呼應5+2產業政策與新一波產業需求,工研院積極發展智慧機械、水五金、白舞菇、水資源等跨領域技術,並在沙崙推動綠能方案,為能源產業轉型提供堅實的技術後盾。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未來工研院精英們應秉持3項要點繼續為台灣產業努力。1是研發走在市場前面,進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2是持續擔任產業、學研橋樑;3是為產業奮鬥,在未來持續成為產業堅實的夥伴。 友嘉總裁 要幫工具機組國家隊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全球前3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總裁朱志洋5日獲選工研院院士,他表示,下一步將移植集團在歐洲的DNA,把關鍵技術移回台灣,但他也建議,工研院有更足夠的分量,應給予資源出面組成工具機產業國家隊,以達成台灣與歐洲、日本大廠「技術同步」為目標。 朱志洋是全球工具機業的併購天王,他1979年創立友嘉,連年在全球各地併購茁壯,如今發展成世界第3大工具機製造集團,在全球擁有37個品牌、50個生產基地,去年事業群營收超過700億元,集團海外公司更在義大利擠進前5大、在德國進入前3大,堪稱台灣之光。 朱志洋說,多年來他想盡各種方法幫台灣爭光,現在他72歲,健康良好,「再拚15年,不是問題。」他自認還能幫國家做很多事,例如多繳稅、幫年輕人找機會、繼續在全球發展;但朱志洋說,有些事是友嘉做不到,工研院卻可以做的,就是幫工具機產業籌組國家隊。 「友嘉再怎麼厲害,也還是一家公司,台灣如果能多出幾個友嘉,在全世界的影響力一定大增。」他說,工具機跟各行各業有關連,航太、國防、醫療、電子、運輸等產業都需要它,若能組成國家隊,全球會更知道台灣。他會建議給工研院充分的資源,開發先進技術,再技轉給業者。 朱志洋表示,光買技術沒有用,「人家不會給現在的技術,更重要的是人家不會給你未來的技術」,如此下去我們恐怕會永遠落後10年、20年。他直言,友嘉一路併購全球很多企業,都是為了技術,但併購比創立新企業還辛苦,他不鼓勵其他人學習;若有了國家隊,就能幫台灣業者快點更上層樓。 「我要的是技術同步」,朱志洋說,工研院過去1來缺乏資金,2來無法像企業一樣買下擁有新技術的公司,所以他最期盼成立國家隊,就能扮演更重要角色,把日本、歐洲的技術產品落戶在台灣,並與先進大廠共同發展最新技術、共享未來的技術。他說,一旦台灣注入這樣的DNA,就能知道最新技術的邏輯,培養出真正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