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切换风格
立即註冊
 找回密码
 立即註冊

泰国世界日报

搜索
热搜: 泰国 政治 攻略
泰国世界日报 首頁 綜合 副刊 查看内容

北京教授的餃子 ■方文國

2018-9-18 23:20| 发布者: yaowenxin| 查看: 22736| 评论: 0

读新闻

北京教授的餃子 ■方文國

北京教授的餃子 方文國

坐進駕駛室,正要發動汽車,看見方向盤邊那棵肉豆。那是一個多月前去一個朋友工廠後面菜園子裡摘的。當時見籬笆上成串的肉豆,喜歡那肉嘟嘟的形態,翠綠的樣子,還有陽光下潔淨的色澤,摘下一個把玩。開車離去的時候,隨手把豆子丟在車上。現在豆子不但變成了黑色,還乾縮成一團,表面上滿是滄桑的皺摺。看到肉豆這一副不堪的樣子,想起自已在曼谷的生活,彷彿也日漸乾癟,像受到驚嚇的穿山甲,把自已團的越來越緊,朋友的聚會能推則推,有關的活動可躲則躲。

今天要參加的聚會屬於實在不可躲閃的,是由泰華幾位喜歡舞文弄墨的朋友相約。就是這樣的聚會,早晨起床時心裡還躊躇了一番,但一想到微信群裡說張錫鎮和紀淑琴兩教授夫婦給聚會準備了餃子,才不猶豫了。開車出門,心裡反倒生出隱約的盼望來。

想到餃子,不由​​得想起自已吃餃子的經歷。我生長在南方,吃大米紅薯長大。大學畢業分配到北京工作,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吃飯問題。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糧食供應還不十分富裕,按計劃供應。比如我每個月三十二斤糧票,麵粉佔多數,然後是高粱面、玉米麵,大米只佔很少的一部分。單位食堂供應的主要是饅頭,花卷、窩窩頭,還有加一勺糊糊的打滷麵。長年被大米飯慣壞了的肚子,無論塞多少個饅頭下去,總覺得沒吃飽。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就溜出去找米飯。街上的飯館也只有饅頭加玉米糊糊,稍微豐富一點的貼餅子。這玩意要是不趁熱吃下,等它冷卻了,能把你牙齒蹦掉大半個。就因為吃不到米飯,有位四川的同學,轉身就回成都去了。我要是沒有找到米飯的替代品,可能也會在某個飢腸轆轆的夜晚,收拾起行裝,回到南方去了。凡正那時候大學生稀缺,到哪裡都可以找到工作。

可是我遇到了餃子,準確來說是遇到了機器餃子。那天中午,我又出去找飯吃,在西直門外大街轉了好久,走到西直門立交橋邊,看到一家名為西外飯館的小店,同樣是一家沒米飯賣的飯館,不過這裡賣餃子。進門先看到一口大鍋,邊上有一架類似於我老家谷扇一樣機器。谷扇是一個口子,倒進去碾過的稻穀,從兩個口子分別扇出米粒和秕糠。餃子機器是兩個進口,分別放入麵團和肉餡,從一個扁平的出口成群結隊地湧出整齊劃一的一排排餃子,又像剛出窩的小鴨子,爭先恐後地撲進熱氣騰騰的大鍋裡。一個身材壯碩的女服務員手裡拿著一個大勺,看餃子挺起了園鼓鼓的小肚子在熱湯裡翻騰,噗地往鍋裡澆去一勺涼水,剛才還歡快扑騰的餃子們好像聽到一聲令下,全部沉到鍋底去,過不了一會兒,餃子像不長記性的頑童,又你推我擠地冒上來,胖服務員毫不留情的又是當頭一瓢涼水,如是來回三遭,服務員放下勺子,操起一把大鐵篦子,收一張條子,撈一篦子餃子給排隊等候的顧客。

我端著一盤餃子找個角落坐下,往小蝶裡倒上醋,再掰兩瓣大蒜,一口沾醋餃子一口蒜,那個爽呀,那個酣暢淋漓,足以讓我甘把他鄉作吾鄉,將心安在有機器餃子吃的地方。

像張教授這樣地道的北京人我猜是看不上機器餃子的。有兩個理由可以佐證,一是當時買機器餃子充飢的人,大都是來北京出差或者是我這樣的外省人。說話帶著濃濃京腔京韻的也進這樣的餃子店,但他們主要是來喝那時在北京很流行的論扎賣的鮮啤。二是物資供應稍微豐富一點後,北京街頭的餃子館就不賣機器餃子了,小黑板上特別標明賣的是手工餃子。這天聚會時我跟張教授津津有味地說起機器餃子,張教授頗為茫然,我猜他可能就沒吃過機器餃子。北方人,特別是北京人吃餃子很講究,要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過年過節,地利是包餃子其他可以沒有,但一定要有茴香;人和則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圍坐一起,有的揉麵,有的和餡,大家邊聊邊包,要的就是那份熱乎勁兒。甚至他們過去都不把餃子叫餃子,叫煮悖悖,是從清代統治階級滿族人那兒傳下來的。

趕到聚會的林太深先生家,見已來了半桌子的客人,桌上也擺滿了雞鴨魚各色菜餚,沒看到我盼望的餃子和它的主人張錫鎮教授和紀華夫婦。坐了一會兒,我終於忍不住問道:張教授呢?

主人說:在廚房呢。

我趕緊到廚房去。偌大的一個廚房裡,只有張教授夫婦倆,他們看來已經忙活很久了。廚房中間的長條桌上,包好的餃子士兵列隊般,已整整齊齊排列了好幾個方隊。張教授正熟練的一手捏著一張小面皮,一手舞動著擀麵杖,三下兩下,就擀出了一張餃子皮,紀老師則變戲法一樣,用筷子頭挑來一小團餡兒,手指頭三轉兩繞,一個小元寶一樣的餃子就包好了。她還一專多能,這邊包著餃子,那邊聽著鍋裡的動靜,不時起身將鍋裡煮好的餃子撈起放到瓷盤裡。整個廚房瀰漫著餃子的清香。我雖然在北京斷斷續續吃了三十多年的各色餃子,可惜的是我始終學不會包餃子。紀老師大概看出了我是那種只會動口不會動手的吃貨,說,你就去客廳裡坐著吧,餃子馬上上桌了。我估計來的客人都過來見識過教授夫婦的手藝,同時也都被紀老師好言勸回,等著坐嘗美味了。

這麼多餃子都是教授夫婦倆一手包出來的,讓我對這對從北京來的教授有些刮目相看了。在一般人的意識裡,教授,博士生導師近乎是學術和教育象牙塔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家裡吃飯有廚娘侍候,房子衛生有傭人收拾,出門有專職司機在樓下候著。不說過去的北京大學教授胡適、辜鴻銘的作派,現在的教授隨著收入的提高,形像也都基本上是嘴裡叼著煙斗,手邊有根小文明棍,如前些年頗為紅火的一部名叫《教授和他二十八個保姆》裡描述主人公那樣。張教授不但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還是赫赫有名的國際問題專家。我和教授在曼谷文友的聚會上見了幾次面,教授及他的太太紀老師的謙遜讓我大為佩服,稻穗越飽滿腰彎的越低,人要有學識待人越是謙和有致。教授夫婦今天專程從城外的家進城來為大家準備餃子大餐,充當教授級廚師的角色。

餃子一盤接一盤的端上來,我們不等張教授夫婦上桌,趁熱大快朵頤,等餃子功臣忙完了,摘下胸前的圍裙,坐下跟大家推杯換盞,我們差不多都飽得要打嗝兒了。人餓的時候和飽的時候對食物或者地提供食物人的態度和情感是有區別的。因為彼此都是熟悉的朋友,加上文人多少都有些耿介,聽的出來,大家對教授夫婦包的餃子讚揚客套的成份就多了一些;更有像我這樣抱著對機器餃子美好記憶冥頑不化的人,吃著教授手工包的餃子,大談北京機器餃子的味美,事後想來,真有點對不住教授賢伉儷。

散席的時候,我見張教授和紀老師一人抱著個紙箱從三樓下來,趕忙上去幫忙。手中的紙箱沉甸甸的,原來里面裝著教授從家裡帶來的擀麵杖、裝麵團和各色餡兒的盆盆罐罐,還有一塊碩大的案板。教授夫婦不是簡單地把家裡包好的餃子帶來,而是把一應家甚悉數搬來。為了讓大家吃到地道的北京水餃,兩位年過耳順之年的學者教授,不辭辛苦,差不多把夠組合成一個小作坊的工具從城外運到耀華叻路的林先生家,吭嚇吭哧地搬上三樓,誰知盤中餃子,個個都飽含了教授夫婦的用心和辛苦。

早先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讀過張教授的學術著作《當代東南亞政治》,對我完成畢業論文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在泰國與張教授和紀老師認識後,又讀了他們倆的散文集《湄南河畔》及《曼谷雪人》。對教授寫出如此感情真摯、文字優美的文章既驚訝又覺得理所當然。張教授文筆的老道除了他的學術文章有很好體現以外,他原來寫的傳記性質的《西哈努克家族》已初露端倪,不過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說,來到泰國後,派發了他文學創作的,教授夫婦走進泰國,也走出了象牙塔,開啟了完全不同於退休前的豐富而多彩的人生新歷程。在他們的寶貝女兒為母親著作所作的代序中,乾脆把她爸媽在曼谷的新生活稱為另一種活法兒。張教授和紀老師在承擔著法政大學的教學任務,忙裡偷閒,一篇篇立意新穎、文字清麗的好文章也不斷見諸報端,同時,還時不時地讓我們這一群味相投的朋友吃到地道的北京水餃。誰說只有青春是花兒,我看張教授和紀老師在退休後的人生也像花兒一樣,在泰國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熱烈地綻放。

幫助教授把擀麵杖、案板等放進車裡,送別教授夫婦,我開車準備打道回府,又看到車上那顆已乾癟的肉豆,隨手把它扔進車外垃圾桶。我想,生命不可自我萎縮,人生應該積極向上。

北京教授的餃子,吃了讓人齒頰留香,想來又是意味深長!

©版权免责声明
1、本新闻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本文作者个人意见,与世界日报立场无关;
2、世界日报所有新闻由责任编辑编译后发表;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责任编辑和世界日报编辑部的同意;
4、责任编辑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法律责任;
5、本站部分内容翻译自泰国媒体,但并不代表世界日报赞同其观点并为其观点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热点图文
推荐阅读
《孤軍風雲》書後結語
作者/谷學淨 自古以來,凡屬於歷代征戰的史書中,作者或讀者,常以...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4節)
作者/谷學淨 自公元1982年11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中國災胞救助...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3節)
作者/谷學淨 四、發展畜牧:引進外來種牛、種豬,聘請畜牧專家輔導...查看全文
第九章  泰皇垂顧歸化  祖國情深救助(第2節)
作者/谷學淨 當時任救總理事長的谷正綱先生,遂先行籌組「泰北難胞...查看全文
手机版

轻松读报,链接世界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世界君亲密互动,还有劲爆奖品等你来拿!

官方微博

最快最准泰国即时新闻,尽在掌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