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rm系統為每條鮭魚建立個別醫療紀錄 發現異常會立即隔離治療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為提高生產力,不只航空或零售業,連漁牧業也正熱中於實驗臉部辨識。例如日本三菱商事旗下全球鮭魚養殖巨擘塞馬克(Cermaq),就打算在挪威沿岸峽灣的養殖場引入當地科技公司BioSort開發的iFarm系統,追蹤魚隻健康狀態,防範每年使全球水產養殖業損失達10億美元的海蝨等寄生蟲傳染問題。 iFarm系統採用的3D掃描技術,可透過鮭魚吻部、眼部和鰓部周遭的斑點形狀,分辨出數以百萬計不同的「魚臉」,據此建立資料庫追蹤魚群狀況,區辨個別魚隻是否對周遭環境構成威脅。 與BioSort合作進行測試的塞馬克研究部門負責人塔克勒說:「我們能夠為每一條魚建立個別醫療紀錄。這將是革命性的創舉。」 塞馬克在挪威、加拿大和智利擁有超過200座鮭魚和鱒魚養殖場。安裝了iFarm系統的養殖場,外觀和傳統養殖場沒有太大差異,不同處在於圓形圍網中央接近水面的地方,有個形如漏斗下寬上窄的裝置,其內裝有感應器和相機掃描設備。 當圍網中的箱網輪流浮上水面換氣時,鮭魚會被引導游經這個漏斗,系統會乘機掃描每條游過的魚,以便追蹤記錄,若掃描發現有魚隻出現寄生蟲或表皮潰瘍等異常現象,能立即對被感染的魚進行隔離治療。 海中圓形圍網有160公尺長、35公尺深,可養殖多達20萬條鮭魚,每個箱網約有4萬條魚,大概每4天會浮上水面,方便魚兒的魚鰾定期調節浮力。 BioSort執行長霍奇說:「只有真正有此需要的魚,才會被隔離開來治療,那通常只占整體魚群的5%到20%,有助避免其他健康的魚被迫經歷充滿壓力的治療過程。」 他估計,早期偵測出患病,可使魚群死亡率降低50%到75%。從智利到挪威等近年鮭魚群數量飽受海蝨感染衝擊的國家來說,無異可望一舉改變現況。 臉部辨識技術當道,連海裡游的魚都逃不過(圖,美聯社)。 圖為塞馬克養殖場(取材自官網)。 魚臉辨識技術原理 1圍網中的箱網浮上水面時,鮭魚會被引導游經感測器 2感測器會掃描每條魚,檢查他們的健康狀況 3有寄生蟲等異常現象的魚隻,會立即移出並進行治療 4治療結束後把魚放回養殖場 資料來源:塞馬克(Cermaq)/ BioS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