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作者/谷學淨
第8節 勝利凱歌 被迫撤台《之1》
公元1953年3月至4月之間,我反共救國軍為了保衛滇緬邊區的反共基地,而被迫與緬甸政府軍,展開了歷時兩個多月、有關生死存亡的血腥戰鬥;在薩拉、拉牛及猛布各個戰場上,以劣勢對優勢,把緬軍分別擊潰後,保住了這一片未來反攻大陸的基地。 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言的緬甸代表團。
部隊防務歸建 亞洲局勢迅速惡化
但是我反共救國軍的所有高級將領都深明大義,因為這裡的山川大地是緬甸的領土,在20世紀的國際法中,異國的武裝部隊在鄰國的領土上活動,是難找到適當藉口的,但因情勢所迫也無可奈何了。
在與緬軍交戰過程中,反共救國軍的所有將領可都是不斷訓令各部隊,當緬軍敗退時不必追擊、善待俘虜,更絕對不可擾民,留給地主國一些情面,作為爾後再舉行地下和平談判、重建友誼的基礎。
因為此時亞洲的局勢已在積極惡化中。當中國大陸全面赤化以後,韓戰即爆發,接著中、蘇共扶植的越共胡志明的武裝部隊,在北越的奠邊府,發動了對法國殖民統治的部隊展開戰鬥,而且使法軍節節敗退。
此時中、蘇共聯合先赤化亞洲的野心已畢露無遺了,致使東南亞國家的政府無不憂心忡忡,尤其是緬甸政府及人民,因國境毗連中國大陸,有識之士更是寢食難安,卻又左右為難、不知所措,所以當時緬甸的宇汝政府,只有採取中立偏左的政策,以示親共,雖有美國副總統尼克森訪問仰光,欲拉攏參加「東南亞聯防公約」,也絕對不敢表態。
至同年9月,我反共抗俄大學將原在受訓中的學員生戰鬥部隊,分別調返猛撒及蚌八千訓練基地復課,繼續訓練,準備舉行結業典禮。
所有防務又調派原建制部隊,如第9師馬俊國將軍部,接防薩拉及沿江東岸至弄八浪之線的防務;第12師李文煥將軍部,接防猛布弄及附近江防的任務;第14師劉紹湯將軍部結業後,即全部駐防猛敦、密津之線。
第12師馬守一將軍部,集中防衛猛漢、回窩至蚌八千之線;第193師李國輝將軍部,集中防衛猛布地區;第93師譚忠將軍部及保1師甫景雲將軍部,共同負責鞏衛猛撒總部的安全。
原駐防三島、猛麻、猛養、猛育、猛累地區的呂人豪、吳運煖、張偉成、曾憲武、黃奇連等各師及獨立團,仍調返原防地。
其他如13縱隊李崇文部、獨立團朱鴻元部及其他大小單位則不斷向北延伸,仍進入佧佤山區之邦桑、永恩、永樂、芒相、邦央等地區,與仍駐防該區的田興武、石炳麟、屈鴻齊等切取連繫,合作發展,並統歸駐於邦央的緬北指揮部指揮官王少才將軍指揮。 緬甸出席聯合國第七屆大會首席代表宇敏登。
向聯合國告狀 緬要李彌部隊離境
至於原駐緬北大勐宜、龍塘、小河、黑猛龍、捧線、猛哄、猛舉、東埧、長菁山等地的保2師王有為部、特務團劉佩然部及李泰興、史慶勛、李祖科、吳國材、邵旭等部,另有第14師留駐緬北發展中之楊紹甲部等大小單位,統歸總部指派的許季行將軍、輔成立的第3軍區司令部指揮。
自薩拉、拉牛、猛布中緬第2次大會戰以後,反共救國軍的防務,大概如此部署。但是多數部隊調動頻繁。筆者也無法找到確切資料加以記述了。
在這一段「政治暴風」即將又要來臨前的寧靜時光裡,我反共救國軍的中、下級軍官及士兵,都在歡欣鼓舞聲中慶祝勝利,並對反攻復國的希望,又增加了無限的信心,也認為「重歸故土,飲馬滇池」指日可待了。 但是因病仍滯留台北的李彌將軍及各位高級將領們,卻因又一次的中緬大會戰、獲得全勝而感到不安了。
果然不出我方高級將領們所料,因為緬甸政府得到蘇聯及中共的全力支持,亞、非、拉一些不結盟國家也隨聲附和。
早在公元1952年4月,緬甸外交部長即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宣稱:「請求友好國家合作,將華軍李彌部隊驅逐出緬境。」至1953年10月,聯合國召開大會,遂把緬甸政府提出的「控訴中華民國政府軍侵略案」通過以後,聯合國便強迫中華民國政府,限期把駐於中緬邊區的李彌反共游擊隊全部撤退。 緬軍收集到的孤軍在緬甸時的訓練照片,後來成為在聯合國控訴的呈堂證據。
(36)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