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民主政治是誰有多數選票支持,總統就誰屬,民意最大,但道德標準同樣重要,應適用所有政黨和政客。川普執政許多乖張作為,加深自由派和主流媒體常有「民主已死」的喟歎。「通俄門」無法傷害川普,「烏克蘭電話門」燃起民主黨人和反川普者新希望,標榜的還是總統必須遵守法律和政治道德約束,民主黨自認站在道德制高點。 但拋開黨派立場,選民也有權追問,白登副總統任內有無施壓烏克蘭政府,停止調查其子杭特擔任董事的天然氣公司?如果有,也是不正常利用副總統職權,干預外國司法,涉及私利;從道德標準衡量,用在川普的規範,同樣應適用白登,但民主黨人有無這種認知,抑或陷入雙重標準? 通俗地說,二戰後的美國已慣於對外國,尤其受美國霸權恩惠的國家頤指氣使。烏克蘭官員年初否認白登或其子涉及不法,但和川普通俄案一樣,否認並不等於沒有,有無證據才是關鍵。而施壓外國,很少人像川普這樣魯莽愚昧,竟透過正常外交管道,總統通話不但有錄音,還有專人記錄,想賴都賴不掉。 荒謬而矛盾的是,川普指責白登干預烏克蘭司法調查其子任職的Burisma公司,但他也同樣在干預烏克蘭總統,施壓對方提供打擊白登父子的「黑材料」。道理和做法上,川普和白登竟如出一轍。「原告」、「被告」一樣黑,曝露美國強權兩黨領導人的真面目。正被貿易戰壓得喘不過氣的中南海諸公們,大概感同身受。 烏克蘭真是奇葩國家。前蘇聯解體、烏克蘭1991年獨立,盛產石油、天然氣,是被系統性腐敗拖累的國家。烏國反貪中心執行長卡倫約克說,烏克蘭寡頭企業和腐敗政客勾結,極需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洗白形象,因此有大筆橫財等待被人爭奪。川普前競選總幹事、已認罪的馬納福(Paul Manafort),2010年至2014年擔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和其政黨顧問,在烏國就賺進逾6000萬美元。馬納福為何和川普掛鉤,也是另一本暗帳。 無論白登有無干預烏克蘭司法調查,其子不避瓜田李下,美國大企業這麼多,卻偏偏跑去烏克蘭任董事,因果關係耐人尋味,留下私利疑雲。白登是否如川普指控,2016年施壓烏克蘭政府開除檢察總長,以防止他調查Burisma公司和其創辦人茲洛切夫斯基?烏國政黨輪替後,白登關說已難有證據。而川普兩件醜聞為什麼也和烏克蘭分不開?顯然這是國際政商關係的一筆大爛帳,兩黨人物都蹚進了渾水。 為爭取連任,川普早就抓住假想敵白登猛打,指明年就78歲的白登公開場合常打瞌睡、愛抱婦女貼臉親吻,川普和川粉給白登取了「瞌睡喬(Sleepy Joe)」、「怪怪喬(Creepy Joe)」綽號。經過3場初選辯論,白登聲勢一路領先,但近日在愛阿華、新罕布夏等4個指標州支持度大跌;全美民調更以25%:27%首次輸給華倫。如果他最後出局,川普卻因他而被彈劾,就打錯了算盤。 民主黨明知彈劾案難獲參院通過,卻發起彈劾調查,應著眼中間選民,想再次打擊川普形象。初選迄今,民主黨被激進派把持政策方向,被質疑社會主義色彩太濃烈,例如對全民健保、富人加稅等漫天開價,缺乏讓選民眼睛一亮的核心政策,只能靠反川普、趕川普下台支撐。NBC/WJ日前民調,支持川普選民僅45%,高達69%選民對川普沒有好感。民主黨發動彈劾是在強化黑川普的競選策略,但彈劾也幫川普凝聚共和黨選民,正反相抵,最後回歸兩黨基本盤,雙方可能都是白忙。 反而該留意,川普2020年如敗選,他引發的連串紛爭,包括妨礙司法,卸任後是否被法律追殺,引來牢獄之災。穆勒和民主黨不少國會議員都說,總統任內不被司法起訴的保護只限任期內,暗示或明示川普卸任可被追訴。美國歷史上尚無卸任總統被起訴案例,川普現在必須戰戰兢兢,否則卸任後如共和黨離棄他,他或許還會「創造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