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蔡英文的權力挑戰,緣自曾與她搭檔參選的立法院長蘇嘉全。蘇嘉全已表明不競選連任立委,要讓位給姪子蘇震清,不料民進黨中執會在安排不分區立委提名時,行政院長蘇貞昌與新潮流系合作的「新蘇聯」代表大增,引發其他派系不滿。蘇嘉全不但攜手「正常國家促進會」(黨內派系之一)、海派等人馬杯葛黨中央,更進而放手讓妻子洪恆珠退黨參選屏東立委,為保住派系權力不手軟,直接向蔡英文與黨中央開砲。 不分區立委提名是黨內事務,但實質涉及綠營派系權力分配。蔡英文雖已不兼黨主席,但攸關未來總統布局當然得問總統,提名名單也經蔡點頭,幾乎是清一色純蔡系人馬。蘇嘉全身兼蔡中部地區競選總部召集人,是決戰中台灣的關鍵角色,此際不惜以翻桌決裂之勢,向蔡與黨中央叫板,對大喊「團結秀」的蔡英文唱反調,也讓賴清德訪美的安排大打折扣,更將民進黨派系內鬥吃相難看,再次攤在選民面前,對民進黨形象、實質面都產生強烈衝擊。 「新蘇聯」攪亂大局不是起於今天。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如果不是新潮流硬要搶位逼人,就沒有後來的「韓流」與去年民進黨選舉大敗。柯文哲衝著新潮流來,韓國瑜也衝著新潮流來,民進黨內對「新蘇聯」也不滿。因為無論政局如何變,把持朝政的都是「新蘇聯」,怎能讓其他派系心服? 「新蘇聯」內部也亂成一團,部分人力拱「蔡賴配」,但蘇貞昌偏說時間還早,他想更上層樓當副總統,讓民進黨內部權鬥白熱化,也讓人想起去年「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就是厭惡新潮流家天下的私心傷害台灣。 韓國瑜環島行程傾聽民意,挺郭台銘勢力雖氣憤難消,但總須朝「下架蔡英文」方向調整,所以韓國瑜「挺馬英九、尊郭台銘」姿態明顯,希望從混亂往整合前進。韓請假參選,雖招致棄高雄罵名,但擺脫民進黨在高雄設的困韓陷阱,利用韓的群眾魅力,可喚醒選民對「改朝換代」的期待,從南到北「傾聽之旅」,讓百姓傾吐民怨,一站站清洗蔡政府政策買票,返轉為韓國瑜新路線的張本。 韓國瑜一路上對一例一休、高鐵南移等政策不背書,都是戰術攻勢,要讓民眾分辨,是選擇「處處聽民意」的韓國瑜,或「什麼都我說了算」的蔡英文。 除了內政角力,韓國瑜計畫11月再訪美,消除美方對韓「親中」的疑慮,爭取美國對台灣大選保持中立,不要讓台灣選舉成為美中角力的拔河場。蔡英文至今能維持民調支持度不墜,香港情勢讓蔡政府大打「芒果乾」(亡國感)獲利,韓國瑜則以「安全牌」反制,要民眾認清台灣前途要選擇安全或危機?青年人未來要選擇戰場或職場? 蔡政府對兩岸政策一籌莫展,韓國瑜則步步進逼,要求蔡辯論兩岸政策,就是挑蔡的軟肋攻擊,說清楚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如持續僵化,要置台灣生計於何地? 蔡英文對辯論冷處理,這是民調支持度領先者的必然姿態,但韓必然緊咬不放,會對蔡政府產生無可迴避的壓力。美國和中國大陸扮演的角色極微妙。北京施壓讓蔡政府難喘息,無論外交或經貿壓力,如果北京終止兩岸服貿協議,台灣更焦慮,民眾對蔡政府連任不放心;相對的,韓國瑜採取「和中」立場,但台灣會不會是「另一個香港」,選民也有很深的焦慮。 藍綠惡鬥下,台灣須攤牌對命運作選擇,如何投票才正確,是多數台灣民眾心中最糾結的疑惑,也是多數民調「未決定投票意向者」為什麼占很高比例的主因。但距投票日越近,「未決定」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兩黨都拚全力要爭取中間選票,第三勢力也不時為爭立委席位從中攪亂。 民進黨時不時要以民眾黨的柯文哲為敵,弄得四處烽火。而蔡英文的選局並沒有像民調數字顯現的那麼穩當,她到處提醒選民切莫大意,民進黨吃過韓流苦頭,韓國瑜「北伐」會創造什麼歷史,民進黨戒慎恐懼,就怕看到韓流再起,淹沒綠色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