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習近平主席2月10日要求復工,之後兩度發表講話,要以恢復經濟為重點。但從2月10日至今,恢復經濟的努力效果如何?疫情對經濟打擊到底多大?都是緊急問題。 不少分析說,第1季情況嚴峻,GDP增長可能跌至2%至4%;也有分析說,衝擊不只1季,而是兩季( two-quarter hit),甚至全年都會受影響(one-year shock)。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空前疫情打擊下,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 1,中國國家統計局2月29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PMI)跌至35.7 (50以上是正增長,50以下是負增長),比1月的50大跌14.3點,這是極大幅度的下跌,比2008年11月金融海嘯的38.8還低;其中出口跌至28.7(也是以50作為正負增長分),進口跌至31.9。 截至2月底,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的工廠復工較快。浙江官方29日報告說,已有70%工廠復工,但占全國4%GDP的湖北省仍全面停頓;為數達3億的農民工,只有3分之1復工,蘋果為了恢復iPhone生產,給每名復工者獎勵金從3000元加碼到5250元。 自北京當局2月10日要求復工以來,防疫和復工成為兩難矛盾。因為防疫對人員流動和交通運輸造成重大困難,因此妨礙復工;而復工則可能擴大感染,政府和企業須在防疫和復工之間作兩難選擇。2月底復工顯然仍受防疫的巨大阻礙,大大減慢復工速度,這是第2季經濟難樂觀的主因。 商場和餐館影響可能比工廠還大。因為中國近年發展內需,2019年內需已增至全國GDP的57.8%;1月23日武漢封城前1個月及封城後1個月,武漢、京滬和全國大多數城市商場、餐館都關門,到2月底還沒有改變。 總部設在北京的Rong360網站29日公布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64.4%中國消費者說,就算疫情過去,也不會增加消費;作為消費主力的中產階層(收入3萬元人民幣以上,即4300美元以上),有兩成的人說,短期內不會增加消費。 2,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不只來自中國本身,也來自全球經濟。因為疫情從中國「出口」到全球,2月中旬後,南韓、義大利、日本和伊朗病例大增 (南韓2月27日新增病例500起,中國只有327起),不少國家相繼被病毒攻陷。隨著疫情惡化,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愈來愈高;全球10大經濟國,有7國可能陷入衰退,歐盟最大的德國衰退跡象已出現。這些國家經濟不好,直接影響中國的出口。 美國經濟基礎仍然穩固,但疫情近日突趨緊張。聯邦疾控中心(CDC) 25日警告,美國將無可避免地像義大利、南韓那樣發生廣泛傳播;26日和28日分別證實,舊金山灣區和俄勒岡出現3起「社區感染」病例,29日出現第4起,而且首現死亡病例,顯示病毒已在社區中傳播,是極嚴重的情況。 美國控制病毒傳播能力較高,可能數周內能將疫情控制住;但如果控制不好,美國經濟必將受到衝擊。不少分析說,美國經濟可能因此陷入衰退。 3,華爾街「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塞莉娃(Dianna Choyleva)接受CNBC訪問說,中國可能出現「技術性衰退」;所謂技術性衰退,指連續兩季GDP出現負增長。 Enodo是一家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公司,塞莉娃說,Enodo的計算顯示:第1,中國2019年下半年經濟已大幅放緩,官方說增長6%,其實真正增長只有3%;第2,中國今年上半年增長,Enodo預測只有3%。因為實際增長只有3%,所以中國很容易就陷入技術性衰退,即連續兩季出現負增長。 北京「長江商業研究所」(CKGSB)29日的報告說,中國2月的經濟指數跌至數十年來最低的37.3 (1月是56.2),目前經濟活動只恢復20%;展望中長期仍難樂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因為不少疫情造成的損害,已無法挽回。 總結而言,就算中國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北京也應忍一時之痛,不應放鬆防疫,因為只有將疫情完全控制住,甚至消滅,才是未來經濟恢復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