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不僅如此,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18日還發表社評揚言,「美國高官來一次,解放軍的戰機就要逼近台灣一步。如果美國國務卿、防長來台灣,解放軍戰機就可飛越台灣島,直接去台島上空演習」。環時更威脅,「我們試射的導彈更應該飛越台灣島,直至飛越台所謂『總統府』上空。如果台當局繼續冒進,上述場景終將陸續發生」。 中共的魯莽挑釁行為,與其說是對台灣的警告,不如說是向美國叫陣,劍指不斷升溫的美台關係。正在南美洲訪問的國務卿龐培歐,指斥北京對台灣「軍事恫嚇」。 與中共軍方發出「丟掉幻想,準備戰鬥」的動員和威脅聲音對應的,美國防長艾斯博前不久前曾有「準備今夜就戰,美國準備好了」的言論;同時,聯邦參、眾議員分別提案,要求政府採取行動保護台灣免受中國大陸侵犯,並呼籲美國終結「一中政策」,恢復1979年以前與台灣的外交關係。 而蔡英文總統會見克拉奇時說,「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一步」。到底所指為何,是宣布台獨,或台美建交,讓外界猜測紛紜;而美國的態度從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力挺台灣後,兩岸比過去更可能攤牌。 1996年台海危機,是因李登輝訪美發表「兩國論」,北京想阻止李登輝連任,連續向台海試射兩顆導彈,將兩岸帶到衝突邊緣。柯林頓政府因此派兩個航母打擊群前往台灣南北海域,警告北京勿輕舉妄動。如今美中關係在互相關閉總領事館等紛爭下,共軍再次在台海實戰演習,挑釁意味更濃。美國後續如何因應,十分關鍵。 一般相信,美中作為兩個核大國和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發生直接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但通常大國衝突都是雙方誤判對方而擦槍走火的情況下發生,最後誰也控制不了局勢,被迫捲入戰爭。 美國目前鷹派當道,視中國為「頭號敵人」;中國則「戰狼」吃香,民族主義盛行,兩國發生軍事衝突的氣氛確實存在。台海、南海都有因誤判而擦槍走火,導致局部衝突甚至戰爭的可能。 儘管中國有人聲稱,中共為最終與美國兵戎相見,「已準備了70年」,但最近中國有沙盤推演報告,指美中若正面衝突,中方並沒有勝算。更有好事者推演,川普政府最可能先在南海發難,以海牙國際法庭的仲裁為依據,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限期要求中國從南海島礁撤離所有軍事設施,否則清除。中國置之不理後,美軍炸毀中國在南海所建的人造島礁。 中國則可能轟炸美軍的關島基地,作為對等報復,兩國由此進入戰爭狀態。美國攻擊中國航母與主力戰艦,中國作出更強烈反應,發動武力統一台灣。美國宣布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台灣宣布獨立,中國除了對台動武之外,別無選擇。 此後美國利用高科技優勢,封鎖中東荷姆茲海峽、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峽,用無人機控制和自動識別器制導的水雷攻擊中國商船與油輪,切斷中國與中東的石油通道,導致中國經濟停擺,迫使已登陸的解放軍退出台灣,從此中國永遠失去台灣。 當然上述推演只是中國少數學者發出的警告,但這種「理智」聲音在大陸並無市場。在大陸互聯網,人們聽到更多極端狂妄的聲音。共軍少將朱成虎口出狂言說,解放軍攻打台灣時,若美國軍事介入阻止進攻,中國願以犧牲10億人口的代價,跟美國打核戰。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日前更呼籲當局,在中美關係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要趕快造出1000個原子彈,與美國對著幹,把美國「逼回到農業國去」。 他們忽視的現實是,美國或許不會與中國正面硬仗,更可能打「代理人戰爭」。印度與中國邊境摩擦,可能釀成局部戰爭,就是給北京的警鐘。美國更可通過印中、越中之間的矛盾,削弱中國力量。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包圍圈正在形成,「亞洲版北約」 日益成形,中國外交也陷入孤立。 北京需思考的不只是南海、台海衝突,而是自己的內外條件和處境,一旦戰爭的代價有多高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