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如旭/曼谷報導】無論是傳說的「中國龍」,或是希臘神話裡的「半人馬」,其神秘色彩數千年來使人感到敬畏。反觀泰國的「神獸」,卻讓網友直呼「太可愛了吧!」
(左:赫拉。右:朵瑪姆。取自鮮新聞英文網) 鮮新聞網報導,泰國的「神獸」最近突然成為社群媒體上熱門話題之一,其中又以地方或鄉間佛寺中常見的「朵瑪姆(ตัวมอม,音譯)」最受歡迎。
「朵瑪姆」是一種「半獅半龍」的4腳生物,起源於蘭納文化(Lanna)民間傳說,作為守護寺廟的聖獸,置於入口兩側。常見於泰國北部和東北地區,但在緬甸、寮國部分地區也會看到。
儘管「朵瑪姆」最初是以半獅半龍的形體出現,但後來卻有很多人認為這隻神獸看起來更像是一隻鴨子,或是身體佈滿鱗片、很醜的恐龍。
孔敬府帕塔康敬寺(Wat Pra That Kham Kaen)裡正因為有造型奇特的「朵瑪姆」,民眾將其拍照傳網後突然聲名大噪。
佛寺住持素塔(Phra Kru Sootta)表示很開心「朵瑪姆」能成為「網紅」,還說已經有曼谷的禮品店老闆跟他聯繫,希望能將「朵瑪姆」做成紀念小物銷售,盈餘所得部分將捐贈寺方。
素塔接受媒體電訪時說,自己很高興民眾開始對「朵瑪姆」感到興趣,且還打電話來詢問。他也認為,他們佛寺裡的「朵瑪姆」和其他寺廟相比,確實「比較奇特」。
住持解釋,在泰國北部或東北地區的「朵瑪姆」,通常有著龍頭與獅身,但他們寺廟卻是鴨頭加獅身。「還有信眾告訴我,佛寺前朵瑪姆的頭明明就是海豚。」
(圖片取自推特@SirisiriStudio) 但也因為「朵瑪姆」,其他佛寺的神獸們也連帶受到網友關注。例如位於烏汶府猜也蓬寺前(Wat Chaiyaphum),兩尊形體似龍似蛇的金色娜迦神(Naga)。
其實那兩尊造型迥異於其他娜迦的神獸,正確名稱為「赫拉(เหลา,音譯)」,外觀結合鱷魚和娜迦。根據東北依善地方史記載,「赫拉」相傳是守護喜馬攀森林(Himmapan Forest)的聖獸。
而烏汶府猜也蓬寺前的兩尊「赫拉」始建於1987年,由當地業餘藝術家進行雕刻製作,如今也成為「素人藝術(Naive Art)」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關評論臉書粉絲頁稱,這兩尊「赫拉」保留最原始、純淨的美麗,去除不必要的贅飾。不像那些「正規」創作,沒有鱗片或羽毛,因為當地藝術家憑藉對佛教的單純信念進行創作。
長期以來,泰國年輕世代已逐漸失去對宗教文化的關注。但現在卻有越來越多業餘素人藝術家,繪製Q版「朵瑪姆」、「赫拉」上網分享,還在社群媒體加註主題標籤「喜馬攀棉花糖(#HimmapanMarshmallow)」,讓神獸們再次獲得共鳴。 (圖片取自推特@Khunmin4RL) (圖片取自推特@Pugnacious_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