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福徠/曼谷報導】泰國公共倉儲機構負責人江薩主持會議,就調整機構規劃策略進行說明,以盡快讓公共倉儲機構能有穩定收入。公共倉儲機構並沒有長期虧損,截至2019年累計盈利達7億銖,而解散公共倉儲機構的傳聞,僅僅是就長期維持公共倉儲機構計畫進行討論。 江薩表示,關於因長期虧損,公共倉儲機構面臨被解散的傳聞,是去年12月公共倉儲機構與國營企業政策委員會就2019年公共倉儲機構工作情況進行討論,其中提及對公共倉儲機構的工作情況和依照整體策略配合機構開展各項工作,尤其是創收、資產管理利益最大化事宜,讓公共倉儲機構能長期自我生存。至於負責典當項目開支問題,可能要從公共倉儲機構的開支帳中剔除。而公共倉儲機構工作成效評估,2019年累計盈利超過7億銖,不過因為是重要的財政政策,將與各相關單位溝通協商之後,做出一個對公共倉儲機構公平的結論。 他表示,與國營企業政策委員會的溝通會議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因此公共倉儲機構將盡快重新建立機構的信譽,減少各種負面的因素,讓公共倉儲機構始終與廣大民眾站在一起。將通過調整公共倉儲機構框架以適應各項策略,該方案已獲得公共倉儲機構董事會的通過,並從1月開始逐步落實和執行,能有長期穩定的收入。 增收策略將通過對市場機制進行干預,制定公正公平的價格,利用科技和創新技術提高生產力和增值,為公共倉儲機構和廣大農民帶來更多更穩定的收入。發展倉庫和碼頭已擬定明確的方案,並率先在農場品和漁產品兩大領域推行,計畫在2021財年預算中投資修建儲存農產品和水產品的冷凍倉庫,以保障農產品和水產品的品質。倉庫的規模為存儲600噸,並計畫在2022-2025年進一步擴建。 碼頭發展方面,要達到滿足5000噸貨輪停靠的標準,每年可以為公共倉儲機構帶來1億5000銖的收入。此外,還計畫對吞武里和其他倉庫進行發展,以提高場地的使用率,為機構帶來更大效益。通過政府藍旗商店、HORECA等渠道出售大米,採用現代模式進行市場營銷,並制定明確的計畫和執行方案等。各項計畫的推行將使得公共倉儲機構可以長期有穩定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