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秦盼達/曼谷報導】萱律實大學社會民意調研機構針對日前結束的巴育內閣10名閣員不信任動議投票展開調查,受訪民眾對政府在此次不信任案中的表現評價為5.01分,反對黨派得到6.9分,原因是反對黨派的整體表現更好,反對黨民代對政府工作提出的質疑和批評有值得關注的內容。 萱律實大學社會民意調研機構於2月17-20日對全國各地關注「巴育內閣10名閣員不信任動議投票」一事的1712名受訪者展開調查,有43.81%的受訪者通過社交媒體關注此次辯論和投票。有52.64%認為此次辯論的看點是反對黨派的質詢論述;71.26%認為此次辯論的缺點是經常出現民代抗議浪費時間;55.4%認為辯論過後泰國政治還是會和以前一樣;有43.25%的受訪者不信任政府。 而對反對黨派的整體評價為6.9分,政府僅有5.01分,對於巴育政府的第2次不信任彈劾,人們對反對黨派的評價高於政府,因為認為整體表現良好,質詢有值得關注的內容,事先準備了全面深入的信息對政府工作提出有力質詢。 民調顯示,經過這次不信任彈劾與辯論後,泰國的政治局勢仍保持不變,而最重要的是人們感到「不信任」政府,即使10名部長都通過了不信任投票。 萱律實大學社會民意調研機構研究員帕拉潘女士指出,不信任彈劾是檢測政府履行職責、決策包括透明度的一項措施或工具,是一個展示立法部門在利用政府權力潛力的重要過程,推動政治機制以符合民主制度。 因此,不信任動議本身的重要性超過「投票」,因為投票結果可能產生於政治手段,如執政黨民代席位更多、反對黨派沒有足夠的證據或任何其他原因,但不信任動議對樹立良好的政治文化典範至關重要,通過政治領導人的成熟度在質詢和澄清中使用民眾的力量,對真正符合公眾利益的問題進行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