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羅粟粟/曼谷報導】泰國匯商銀行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EIC)評估認為,2022年上半年的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可能會再次提高,主要風險因素來自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對家庭收入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流動資金貸款的需求再次上升,家庭財務狀況將減緩恢復,從而持續影響家庭支出趨勢和信貸質量。 EIC預測指出,到2022年上半年,泰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率將上升至89.5-90.5%,下半年的家庭債務占比率可能會隨著奧密克戎疫情的緩解而逐漸下降,以及經濟活動將再次復甦,尤其是旅遊業。 接下來泰國家庭有趨勢進入去槓桿化(Deleverage)過程,被認為是高度脆弱的時期,可能需要採取多方面措施,來幫助家庭財務狀況順利恢復,例如收入補助措施,特別是對於低收入的弱勢家庭,還有支持就業措施,調整和加強勞動技能,提高家庭創收能力。調整債務架構,減輕分期付款的負擔,與收入下降和經濟復甦緩慢相適應,增強弱勢家庭的資金流動性,以減少對非正規債務的依賴。 最近,泰國中央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3季度泰國家庭債務為14.3兆銖,與往年同期相比增長4.2%,家庭債務占GDP的比率為89.3%。在分析商業銀行貸款增長時,發現第3季度所有類別的消費信貸餘額增長速度放緩,但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餘額增長8.2%,顯著高於其他信貸增速。個人信貸占商業銀行系統消費信貸總額的比重為22.7%,高於第2季度的22.5%。 個人信貸的高增長水平反映出借貸趨勢上升,用於彌補因家庭收入下降而損失的資金流動性,這仍然是現階段家庭債務增長的重要因素,這與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在「貸款」、「急需用錢」相關的搜索詞方面的數據一致。儘管當前指數趨於放緩,但仍比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高出約30%,反映出消費者對信貸的需求仍然很高。 EIC表示,疫情期間,大多數金融機構在放貸方面仍持謹慎態度,從越來越嚴格的個人貸款標準上可以看出,特別是針對低收入家庭。因此,合規貸款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導致許多有信貸需求的消費者轉向非正規貸款。 此外,根據2021年EIC消費者調研(EIC Consumer Survey 2021)發現,26.1%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進行非正規貸款,這一趨勢將導致疫情結束後,家庭非正規債務上升。對家庭社會經濟狀況的調研中發現,2021年上半年泰國家庭的非正規債務總額為850億銖,相比2019年疫情爆發前前的480億銖,增加了78%,被認為是在2019年非正式債務出現下降後,再次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