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在經濟嚴重放緩及烏克蘭戰爭效應帶來西方施壓的情勢下,美媒報導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權力已出現「細微裂痕」,包括朱鎔基在內的黨內退休大老甚至反對習近平打破慣例繼續連任總書記。也有網民翻出舊文拿習近平和前領導人江澤民比較,暗諷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面臨不安的局面。 華爾街日報昨天在一篇題為「中國經濟議程收縮暴露習近平權力裂痕」的報導中指出,習近平不僅因維繫與俄羅斯的關係而面臨西方的施壓,同時還面臨國內經濟嚴重放緩的難題。這種新的不安局面令習近平不可動搖的統治地位受到質疑。 報導稱,在習近平收緊了對從科技巨頭到房地產開發商等一系列民營企業的控制後,去年年底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引起中國決策者警覺。同時,隨著新冠病例的激增,中國嚴格的防控封鎖措施再次加碼,削弱了消費者支出和工廠產出。 中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從當年年初的18.3%驟降至4%,這讓官員們尤其不安。官員們現在開始談論「政策糾偏」,試圖減輕習近平政策的一些影響。 報導並引述中共內部人士透露,包括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在內的一些仍有政治話語權的中共退休大老,私下即對習近平「以國企為中心」的政策提出質疑,反對習近平打破既定領導層繼承制度。 另中央社報導,在此氛圍下,已故中國外交官吳建民撰寫的一篇文章近來受到熱議。文中指出,911事件發生後,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當機立斷表態反恐,讓中美關係撥雲見日。 這篇舊文9日被收錄在「一個時代的記錄」的微信公眾號,並在加上註解後,以「烏克蘭危機讓人想起911關鍵時刻,江澤民當機立斷為中國贏得10年機遇期」為題發表。註解表示,中國當時改善雙邊關係,得以爭取到「關鍵的十年」迅速提升國力。 上述的註解也呼應吳建民的觀點說,「面對重大國際事件,要保持務實,在關鍵時刻做出睿智的外交決斷」,藉古諷今意味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