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已導致在中國營運的歐洲企業信心大減。中國歐盟商會發布一項調查報告指出,由於供應鏈陷入混亂、營收預測下調及員工人力不足等因素影響,近四分之一的企業考慮將現有或計畫中在中國的投資轉移至其他國家。 據財新網報導,中國歐盟商會5日與國際管理諮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發布「中國疫情防控政策與俄烏衝突對歐洲在華企業產生嚴重影響」報告指出,俄烏衝突跟疫情都對歐洲企業營運帶來嚴重挑戰,但「物流業所受的整體影響最大」。這份報告於4月底由中國歐盟商會372家企業會員填寫問卷完成。 調查報告稱,近六成受訪企業預計今年收入將有所下滑,另有高達七成五的受訪企業稱營運受到中國防疫措施影響,「由於每天到崗員工人數無法得到保證、工廠隨時可能遭關停等因素,企業難以開展最基本的生產經營」。而高達九成二的受訪企業指出上下游供應鏈受到影響,其中高達八成五受訪企業指出,無法獲取生產所需原料跟零件。 有23%的受訪企業稱,已開始考慮將現有或計畫中的對中國投資轉移至其他國家,以尋求可預測性更高的營商環境。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對財新網表示,這一比率較兩個月前及過去幾年的商業信心調查結果大幅攀升,以往調查該占比多在10%左右。 報告稱,歐洲企業仍然希望能抵擋住當前風暴,繼續扎根中國。但報告也指出,近八成受訪企業認為,現行的防疫政策下,中國市場作為投資地的吸引力已下降。 根據這項研究,企業也受到了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戰爭擾亂了與歐洲的物流。鐵路運輸已變得不可能,歐洲飛機現在不得不避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空,這對距離和成本都有影響。 報告也提到,中國歐盟商會在致中國政府的信函中提出建議,包含:積極推進全民疫苗接種、允許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微症狀感染者實行居家隔離,以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等,這些建議有高達九成受訪企業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