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羅粟粟/曼谷報導】副總理兼商業部部長朱林表示,一直在關注商品價格情況,必須承認現在許多商品價格上漲,原因來自油價飆升,對生產成本和運費產生影響,尤其是距離較遠的商品,需要承受更多負擔,因為運費貴,但商業部將盡可能地進行監督和管控,主要考慮成本。 對於工廠價格,將盡可能控制在讓消費者負擔最小,同時又不影響農民獲得非常好的農作物價格,因為現在所有農作物的價格都很好,包括橡膠、油棕、飼用玉米、木薯,甚至大米的價格也不錯,原因是今年大米出口量相比去年有所增加,去年大米出口610萬噸,今年預計出口700萬-800萬噸,相信有助於價格回升。 目前困擾消費者的問題是食用棕櫚油的價格持續上漲,由於棕櫚果的價格已經上漲至11-12銖,導致瓶裝棕櫚油生產成本增加,但商業部正盡力與瓶裝棕櫚油生產商合作解決問題,並管控價格不要超過結構性價格,盡量將價格下調至每瓶66.50銖。 不過有許多商品的價格比去年低,例如長豆角每公斤均價55.50銖,去年均價62.78銖;大白菜每公斤均價31.50銖,去年32.50銖;目前洋蔥均價65銖,去年68.50銖;香菜約94銖,去年107.80銖。其中許多商品已降價,包括今年的校服和學習用品,商業部也安排了折扣活動,優惠力度高達65%,旨在幫助民眾減輕負擔,折扣高達65%。 至於棕櫚油的問題,商業部將盡可能地長時間控制價格,並將與油棕種植農進行協商。由於農民想要最好的價格,工廠不得不購買價格高的油棕,導致毛棕櫚油(CPO)的價格超過60銖/公斤,從而導致瓶裝棕櫚油價格上漲。但是商業部會盡力將價格再下調10銖/瓶,需要各方一起開會。 朱林強調,商業部決定監管2個方面,分別是:1、將價格控制在對消費者帶來影響最小,同時讓油棕種植農得到最好價格;2、防止短缺問題,並且將討論還有多少庫存。否則除了價格問題,還會面臨數量不足。我們必須兼顧這兩方面,之後將召集各方開會,以達成共識。有必要的話將提交內閣審議,以雙贏的模式盡快且盡可能地照顧好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