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言喬/綜合報導】儘管上海官方多次重申新冠患者治療出院後,各單位與原社區要安置他們,但仍有許多人無家可回或有家歸不得。上海一名離開方艙醫院的男子,在街頭睡了23天,最後找到臨時工工作,才能睡在一張行軍床上。一名12歲男童確診康復後,小區阻擋他回家,有家歸不得的他只能前往酒店隔離。有新冠康復者表示:「最大的後遺症是被歧視。」 澎湃新聞報導,陳朝松4月15日從上海世博方艙醫院出院。以前他借住在朋友的裁縫舖裡,出艙後朋友以不方便再接納他,23天來,他睡在背風的台階,溜進空置的拆遷房,也住過帳篷,碰見各色人等。還被「假保安」找麻煩要走100元(人民幣,下同,約14.7美元)。 出艙後陳朝松堅持做核酸,只要在街上碰到居民排隊檢測,就過去一起做,不要錢,這樣他能保證隨時有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報告。上海封控期間,各路口都設卡檢查和登記,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報告是必查項。 日前他終於找到一份包吃住的臨時工作。他在楊浦區控江路街道一個居民社區負責看管一棟封控樓,白天給樓內居民收垃圾、配送快件,對樓棟角角落落進行消殺,晚上睡在底樓一張行軍床上,一天賺400元。 另一個「住在」西藏南路亞龍國際一樓出入口的玻璃隔間內的唐全,他從4月23日從方艙醫院出院後就沒了去處。他原是亞龍國際一名保潔員,樓內居民認為唐全應該由單位接收,但公司也表示無能為力。 他說,「我不想給單位添麻煩,也不想給居委添麻煩,我自己在外面找個空地自我隔離,只要有口飯吃」。 另外,上海一名12歲男童因為「有家歸不得」在日前引發關注。他確診陽性後,獨自在方艙隔離至轉陰。由於父母離婚,父親擔心男童「復陽」會傳染家中幼嬰,建議男童到生母家隔離,卻遭到生母小區業主的反對。 面對男童「父母都不要」的困境,有些業主看不過去,想為小朋友投餵食物,但遭到其他人譏諷「聖母」。最後,男童在居委會、民警的幫助下獨自入住隔離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