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是新冠疫情中「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五月中卻變成了「全世界確診人數第一」。逆轉的疫情,使得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立馬跌落神壇,從當初民意聲望最高的政治人物,負評急升,要求下台聲不斷。這股「逆時中」的下台風,來得又急又快,讓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喘不過氣來,更讓即將就職周年的蔡英文總統臉上三條線,其他政務先暫緩,一切都要以搶救疫情、搶救陳時中為先。
台灣因島國地形特殊,防疫戰一向靠嚴守國門、勤戴口罩策略奏效,然而去年五月因桃園諾富特飯店破口而大爆發,更因檢驗量能不足,疫苗短缺引發大反彈,幸賴郭台銘等民間支援得以度過危機。然而,政府並沒有從其中得到教訓,除了整日吹捧防疫政策「超前部署」,「台灣防疫第一」外,並未對變種病毒樣貌做好準備,以至於Omicron大規模快速來襲後,再嚴的國門防疫也擋不住疫情,傳統清零手段反而成為「防疫新生活」障礙,更讓防疫單位手足無措,亂象不斷,民怨直升,是蔡政府執政以來所罕見。
民眾怎能不怨呢?一變再變的居隔政策,跟不上進度的防疫資訊作業和醫療體系,使得民眾對「防疫新生活」要怎麼安排全然無著,又因為快篩劑缺乏,政府再介入實名管控,一篩難求的處境,也讓民眾憶起了防疫三年,「第一年排口罩,第二年排疫苗,第三年排快篩」,這防疫三年「憶排隊苦」,又怎能讓民眾不怒?
年年防疫物資短缺,調度支援不足,再加上政策變化混亂,一線執行單位全然跟不上腳步,處處都透漏著執政當局是「說的比做的多」,無法有效掌握疫情實況,更是讓確診黑數激升,用藥供應不及時,以至於中重症加多,死亡人數也創疫情以來新高,打臉「重診清零」的防疫目標,陳時中的「新台灣模式」再次崩盤,讓蔡英文都不得不插手主持防疫會議,如再不穩住防疫亂象,只怕會對年底九合一選舉造成嚴重威脅。
蔡英文政府一向以防疫奏功當作執政政績,因此有意推高民氣的陳時中角逐台北市長,使得陳時中的防疫政策,時時受到政治考量的影響,時緊時鬆,隨網路聲量而起伏。做為民進黨年底選舉的領頭羊,陳時中當然是在野黨攻擊的標靶,而陳時中日日主持防疫記者會口無遮攔的傲慢風格,不時與雙北市長對嗆的做法,都讓陳的負評不斷,一再打亂了陳時中轉戰北市的選戰步調。
非僅是在野黨攻勢急,民進黨內也藉「時中危機」檢視蔡英文在「後蔡英文時代」的權力基礎,前台中市長林佳龍一直沒放棄在北市參選的努力,時不時放話質疑陳時中缺失,就是正國會要向蔡英文試劍鋒,如蔡權力穩固,堅持提陳時中參選,林佳龍當然不會輕逆龍麟,若一旦時中潰敗,全局皆亂,蔡權力受到威脅,就是黨內派系重新洗牌的大好時機,各派都虎視耽耽盯著大局變化,爭取權力重組時的最佳卡位契機。
正因疫情大亂引發的內憂外患,蔡英文雖對蘇貞昌內閣表現有微詞,但以穩住政局為先,不會在就職周年做內閣改組安排,另外就是要先將「時中危機」解套,所以她兩度在中常會內針對疫情指示,並要黨公職全力支援「防疫團隊」,就是擔心陳時中這灘頭堡一旦被攻下,會導致年底選戰大局崩盤的危機,也會使民進黨政府居劣勢的地方執政權力更受威脅,危及總統大選的順利交棒,蔡英文在當下必須穩紮穩打,否則難保不重演四年前地方選戰大敗的悲劇。
在國際與兩岸大勢上,蔡政府緊跟美國腳步,大陸習政權忙著安定內部,台海處境雖然時時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焦點,卻不是蔡政府眼前大患,蔡最擔心的,還是疫情控制不住,接著因疫情失控而導致的市場焦慮,再加上因俄烏戰爭,全球通膨連帶引發的物價挑戰,都會加重民眾生活的苦境,也會直接反映到年底選票走向。
儘管眼前國民黨未重整好腳步,民眾黨還未成氣候,在野黨翻盤的力道不足,但蔡政府自己的錯誤怠惰,都將成為對手有利的選舉籌碼,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絲毫不敢大意,以台灣民意變幻之速,陳時中可以在兩年內自神壇跌落,民進黨又怎能永遠把持政權而不墜,不為自己失政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