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組/北京26日電】全國各地仍在執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且已逐漸步入「常態化」,但中國國家醫保局卻發文給各地政府,強調不可用醫保支付這些檢測費用,換言之,即是重申要求各地政府自行以財政負擔,但此舉勢必讓已嚴重惡化的地方財政亮紅燈,不過有網民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中央社報導,中國本月初下令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檢測「採樣圈」,多地大舉招聘檢測人員、設置PCR採樣點,規定民眾每隔兩至七天要做一次檢測,據專業機構估算,中國常態化檢測恐年耗1.45兆元人民幣(約2169億美元),相當於2021年GDP的1.5%。 另據「第一財經」引述一位地方醫保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一些地區雖然曾經出於「應急」有過使用醫保基金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的做法,但後來主動叫停了這種做法,改由財政負擔。另外,有一些地方已經明確了核酸檢測費用的財政資金來源,如5月25日,南京市財政局在其官網發布文章稱,南京財政統籌安排資金支援疫情防控,明確規模核酸檢測經費結算政策。 對醫保局的政策,有網民嘲諷「做核酸檢測的公司贏麻了」,也有人質疑「地方財政不是真要因此破產了?」、「各地政府要自己想辦法了,大災年,省著點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錢總不會憑空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