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效應常被視為美容界的領先經濟指標,按照這個概念是:在經濟衰退和其他慘淡時期,女性對支出往往精打細算,在不超出預算前提下紓解生活壓力,而口紅正符合要求。
雖然口紅效應不是傳統經濟學的正軌,但全球市場研究公司NPD Group的最新數據發現,今年第1季口紅和其他唇彩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加48%,是其他美容類產品的2倍多,因為口紅可塑性高,「它簡單便利,不像眼妝需要時間塗抹,它可以立即改變容貌,不像其他任何東西。只需在嘴唇上輕輕一抹,整個臉就會流行起來。」
除了口紅之外,直到2008/2009年經濟大衰退前,傳統觀點都認為有錢的消費者比較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這個假設是當物價上漲和經濟衰退時,他們更高的收入和財富水平可供提供庇護。但在上次經濟衰退期間,這個假設被打破了,精品消費者像其他人一樣感受到壓力並做出反應。
在過去20年裡,精品業曾經歷過六次衝擊:2000-2001年的網路泡沫、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13-2014年的中國反腐運動、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2020年新冠疫情,還有2021年的中國共同繁榮宣言。
現在新一波的經濟衝擊正在醞釀,迎合高收入者的精品業者,應該再次為艱困前景做好準備。
根據德勤最新的消費者跟踪研究結果,這波通貨膨脹讓每個人都有感,在有關財務幸福感的統計方面,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的數字是一致的。德勤的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高收入者擔心卡債水平,4成表示他們正在延後採購汽車和沙發等大宗商品,他們認為商家以高價賺取暴利,因而降低了某些類別的消費意願,如服裝、旅遊和個人護理。
當消費者不再將通貨膨脹歸咎於疫情、供應鏈和烏克蘭戰爭時,會將憤怒轉向調高價格的企業,這使得精品業者特別容易受到攻擊。
在疫情期間,包括路易威登、愛馬仕、古馳、香奈兒、寶格麗和克里斯汀迪奧在內的許多精品,都非常明顯地調高了售價。到目前為止,這些品牌的銷售額尚未受到重創,但精品消費者可能正在接近一個消費臨界點;如果價格變得更高,他們可能負擔不起,也不再有意願消費。
這種消費認知的轉變將會是精品業的最大致命傷,如果消費者認為商家定價不公平,即使他們仍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價格,高收入消費者也不願購買。因為消費者已在心中認定了各種產品在一定水平的價格,當售價高於可接受的範圍時,他們會進行精算,以確定是否要付款買單、轉向成本更低的替代品,或完全放棄購買。
對於高收入消費者來說,吸引品牌的不是財務成本,而是消費者的認知轉換成本,精品消費是所有可自由支配支出中最不受限的,當消費者的認知開始出現轉變,精品品牌將面臨風險,因為即使是有錢人,也會另外找到更接近心目中合理的新價格或新產品。
不過,精品業者可能還不需要太過擔心,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然接近40年高點,但其升勢已開始出現緩和,經濟學者們大多預期來勢洶洶的通膨浪潮已經見頂;而且這股趨勢也獲得聯準會(Fed)最看重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指數成長率的證明。
這雖是西方精品界的好消息,但中國因為疫情封城而停工,卻引起一些擔憂。中國為應對新冠疫情激增,採取的嚴格限制措施,關閉了不少精品店,並將打算運往世界各地的商品滯留在中國港口。
但精品業者並不氣餒,失之東隅,收之桑隅,精品業者Ferragamo就表示,美國和歐洲的需求會抵消這些損失。根據美國商銀數據,2021年美國的精品支出比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高出47%,而珠寶支出則高出40%。在2022年的相關統計中,高收入消費者的精品消費支出成長最為強勁,同比增加26%;低收入者則下降了5%。
而且根據以往精品業在承受經濟風暴的衝擊後,重新回到原點的復甦能力來看,反彈時程一次比一次短,衝擊也變得越來越不明顯,只要通貨膨脹緩和下來,這種模式將維持不變,歷史會證明,中國與疫情相關的限制不太可能破壞精品需求,只是改變了有錢人的消費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