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中國太空站最後一個艙段「夢天」實驗艙,10月31日下午發射,歷時約13小時後,11月1日4時27分成功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後續將按計畫實施夢天實驗艙轉位,以高難度的「太空之吻」完成三艙組成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 這次任務是中國太空站在軌建造的「收官之戰」。今年底,中國將發射天舟五號貨運飛船和神舟15號載人飛船,實現6名太空人同時在太空站工作。 綜合媒體報導,載運「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31日下午3時37分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升空,9分鐘後入軌,宣布成功發射。 這次發射的夢天實驗艙是三艙中支持載荷能力最強的艙段,其配置有13個標準載荷機櫃。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學研究,配置了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燃燒科學、基礎物理,以及航太技術試驗等多學科方向的實驗櫃,支援開展重力掩蓋下的多相流與相變傳熱、基礎燃燒過程、材料凝固機理等物質本質規律研究,以及超冷原子物理等前沿實驗研究。 作為中國空間站首個貨物氣閘艙,夢天實驗艙氣閘艙將為空間站開展艙外科學實驗帶來全新體驗。貨物氣閘艙上還安裝了中國空間站首個方形艙門,寬度達1.2米。該艙門是中國空間站首個「自動門」,也是世界首個全自動弧形滑移方艙門。 此外,夢天實驗艙還可以實現在軌釋放微小衛星,它將作為開放合作平台,增強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應用效益。 報導指出,天和核心艙發射品質22.5噸,問天與夢天各為23噸,再加上重約13.5噸的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及8噸多的神舟14號載人飛船,總品質將達到約91噸,也成為中國目前在軌運行品質最大的航天器組合體。 夢天艙在軌組裝完成後,將與太空站其他兩艙實現併網管理,共同支持太空站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研究實驗和新技術試驗,打造空間技術應用研究「夢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