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船「神舟14號」結束為期半年的任務後,將於4日返回地球。這次特別之處在於著陸場首度執行夜間降落的搜救任務,且降落場地氣溫預報為攝氏零下15度,形成不少挑戰,搜救團隊也增加不少配備作為因應。 「神舟14號」將於4日返回地球,降落於中國的東風著陸場。東風著陸場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面積廣達1.3萬平方公里。 央視新聞報導,搜救隊員在架設衛通過程中不能戴手套,一個便攜站大概有50公斤重,兩個人要行進近200米的距離,從飛機落地到衛星通信成功建立要在10分鐘內完成,目前現場溫度為攝氏零下20度左右,預期降落時是零下15度。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大樹里測控區高級工程師尹勝剛表示,對返回艙的連續跟蹤和準確定位,是實現精準搜救的前提。他指出,神舟14號的返回,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在冬季夜間執行返回任務。針對夜間搜索難題,科技人員基於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在著陸場應用,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搜索引導體系。同時調配具有微光、紅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學設備在地面布陣,提升夜間搜索發現返回艙的能力。 而針對極寒條件可能導致的設備異常,東風著陸場對所有野外工作設備進行抗低溫防護,著陸現場臨時搭建場所均按照8小時供暖配齊電力保障設施。現場的救護車加裝了燃油暖風機調節車廂溫度,20分鐘內可將艙內溫度升高至攝氏20度以上。讓太空人在著陸現場就能「吃上熱飯、喝上熱水、用熱水洗漱」。 另據明報報導,神舟14、神舟15號太空人乘組2日晚舉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交換中國太空站的鑰匙,代表神舟14號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現時太空站正式開啟長期有人駐留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