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4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全部既定任務,4日乘坐神舟太空船返回東風著陸場。神州14號更首次帶回活體細胞樣本,對人類長駐太空適應狀態有研究幫助。 據新華社,4日晚上8時09分,神舟14號載人太空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護人員確認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身體狀態良好,安全順利出艙,神舟14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東風著陸場的氣溫當時是攝氏零下14度。 4日晚上7時20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發出返回指令,神舟14號載人太空船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後,太空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返回艙成功著陸後,擔負搜救回收任務的搜救分隊及時發現目標並抵達著陸現場。返回艙艙門打開後,醫護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健康。 航天員劉洋表示:「難忘天上宮闕,更念祖國家園,回到祖國的懷抱,很踏實、很安心。」航天員蔡旭哲則說:「星河燦爛,一覽無餘,希望有朝一日重返太空家園。」 陳冬在軌駐留超200天 陳冬、劉洋、蔡旭哲3人均為「75後」,全部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亦是中國載人飛行任務以來平均年齡最年輕的乘組。其中,陳冬參加過神舟11號載人飛行任務,劉洋參加過神舟9號載人飛行任務,蔡旭哲是首次飛行。這還是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乘組第一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員組成。 陳冬也是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 首次帶回活體細胞樣本 港媒報導,神舟14號乘組在返回地球的同時,還攜帶一批醫學科學實驗樣本返回地球,包括體液和細胞學樣本,一共包含5大類、80多個實驗樣本,這些樣本將為研究人類長期太空生活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究員李瑩輝表示,航天員首次進行活體細胞的保存和在軌實驗,這些樣本一同返回,科研人員可以看細胞整個從起飛到返回全過程,細胞對環境的適應狀態,對航天醫學研究,以及對於人類認識自身、對環境響應等都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