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李福徠/曼谷報導】泰國發展研究院(TDRI)資深學者洛納力透露,對即將於2023年4月開始徴收股票交易稅這一情況進行分析,如果從徴收標準來看,與世界上包括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諸多國家是一致的,因為收取的比率沒有太大的差別,但由此產生的影響將導致泰國股市陷入一片寂寥之中,當市場冷清時,勢必對相關的業務產生影響,比如證券公司。 洛納力表示,如果交易量減少,經紀人的手續費收入也就相應減少,因此受到較大的打擊,這也是反對徴收股票交易稅的原因。從徴收0.1%的稅率來看雖然不多,每年收取100-200億銖的稅與高達20兆銖的市值來說也不多,但產生的影響將對當前經濟危機導致泰國陷入困境的情況下,那些增加收入以爭取生存的群體造成衝擊。 洛納力表示,政府如果想要獲得100-200億銖的稅收,應該徴收土地稅,或者高收入卻不願納稅者的稅,比如在線銷售商品,一些大型連鎖店、一些大型餐廳等。對正常納稅的要給予讚賞,但那些試圖逃稅的人也必須全力去徴收,特別是土地稅,大家都很清楚泰國只有上層20%的人擁有土地,剩餘80%沒有土地,因此首先應該向這20%的人收稅。因為真正交易股票的人是一群想要變富的中產階級,希望增加收入,但無法重新創業,沒辦法和已經佔有市場的玩家競爭。從系統中提取的100-200億銖,本應該是投資者的報酬,卻變成了政府的收入。 他表示,當今股票市場是全球互聯的,如果開徵股票交易稅,就會出現因為泰國稅率高和產品不具吸引力而導致投資者加速轉到國外交易,政府可能會說徴收標準和外國一樣,但試問泰國股市中的公司是否和國外的公司一樣具有吸引力?全球的大型公司是否平均?如果是的,就有機會徴收,但現在並不是這種情況,讓不具吸引力的泰國股市如何去與外國股市競爭? 洛納力表示,影響可能不大,但卻是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因為應該徴收的稅不去徴收,比如「購物有返刺激消費」措施,從中獲益的都是高稅基的人,也就是富人階層,估計花費上百億銖,反映本來政府應該照顧中產階級群體,結果卻是幫助富人。雖然徴收股票交易稅的理由是平等和縮小貧富差距,但徴收投資者的稅,卻免除某些基金,根本就不平等。 如果做短期投資的話,對股票市場有好的方面,就是讓購買力去等待,如果長期投資這急需資金,就會有做短期投資的在等待買入,從而讓整個股市不那麼冷清,因為整個股市都是長期持有,那麼在需要賣出的時候不知道要賣給誰,那麼該股票就只有其自身的價值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