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勤勤/曼谷報導】泰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布拉帕西女士5日表示,健康促進基金會的目標是讓人們平等地擁有優質的生活,與合作夥伴聯手開發安全食品領域的知識庫、以及食品安全領域原型開發流程。清邁是泰北各府中人體血液化學殘留物濃度最高的,因此必須加快推進項目進程,與餐廳、市場、酒店、學校合作,為種植有機產品的農民普及食品知識,在社區中開發安全的食物來源,幫助消費者選擇營養適當的食品。培養其自力更生的能力,使用自己種植的安全蔬菜製作食物。 從農民到消費者的健康促進指南,能夠在危機時期推動形成安全的食物鏈系統,讓其成為清邁府相關機構的使命,用做創建蔬菜中化學殘留測試流程的指南,為社區和消費者創造安全食品空間,保障食品安全。推動出台相關政策,為清邁和北部地區的人民真正創建食品知識體系,使其成為9個試點地區中創新食品安全機制的引領,以便健康促進基金會將其運用到其他地區。 清邁大學副校長維尼達博士教授表示,北部地區是10多年來人體內化學殘留量最危險、最不安全的地區,2022年化學殘留量為70.3%、南部為58.65%、中部和東部為41.19%、東北部為37.14%。清邁大學與健康促進基金會以及相關合作夥伴聯手,在危機期間啟動從農民到消費者、弱勢群體的健康促進項目,同時推動完整的食物鏈系統成為清邁地區相關部門的使命,加快食品安全工作,為消費者普及食品知識,減少蔬菜中影響健康的化學殘留物,旨在使清邁真正成為安全食品之城。 清邁工程學部專任教師、項目經理蓬拉教授表示,清邁蔬菜中化學殘留量排名前5位的是羽衣甘藍、白菜、西紅柿、羅勒和小米辣。189名志願者血液中化學殘留物水平處於風險水平的有56.25%,在不安全等級的有28.08%,而在安全和正常水平僅有9.18%和6.49%。此次攜手合作,能夠幫助建立社區食物空間的自給自足,為所有人提供獲取營養食品的機會。重要的是,還能幫助種植安全作物的農民獲得穩定的收入,為弱勢群體創造工作機會、讓其具有自力更生能力,讓其了解食物,知曉家附近的食物來源地,購買營養適當的食物,長久的為清邁人民帶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