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黃如旭/曼谷報導】以「多維貧困指數」為評比基準,泰國於2021年時約有810萬人處於貧困狀態,440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民族報報導,針對國內貧窮狀況,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採用「多維貧困指數」(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進行調查,綜合教育、健康、生活品質、經濟穩定等4項參考指標,並於日前公佈最新2021年的統計結果。
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副秘書長沃拉灣女士表示,若僅以「個人收入」為比較門檻進行衡量,去年全國約有440萬貧窮人口;但透過「多維貧困指數」,全國窮人則有810萬。
儘管如此,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已從2020年的470萬人,減少30萬至440萬人。該局指出,這主要歸功於政府為減輕窮人經濟負擔而採取的經濟刺激措施,例如提升購買力、水電費減免優惠等。
沃拉灣還說,同樣以「多維貧困指數」進行定義,居住在都市地區者約6.6%屬於貧窮人口,但都會區以外的窮人比例則上升到18%。
不僅如此,每3個窮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佔比達36.9%。以及51.5%屬於沒有參與經濟活動的群體,包括了孩童、失業者、長者及病患等。
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表示,在教育指標方面,去年國內出現更多輟學生,尤其是那些不與父母同住的孩童。根據資料,2021年全國有28萬名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健康指標部份,該局報告內容提到窮人難取得乾淨水源、缺乏營養。此外,民眾獲得基礎公共服務的機會仍有限,尤其是在偏遠地區。
針對生活品質指標,該局稱去年仍有280萬人無法上網,除了因為電信訊號無法擴及所有地點,還有許多民眾無力支付上網費用。
而在經濟穩定方面,報告內容指出許多勞工無法享受安全保障措施,且其收入並不足以維持生計,這將進一步導致債務增加與儲蓄問題。
為解決泰國貧困問題,國家經濟暨社會發展局建議政府整合各相關部會、局處資通訊系統,涵蓋全國人民;制定適切政策,回應目標群體需求,以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此外,所謂的「適切政策」必須要能解決綜合性貧窮問題,例如建立強制儲蓄以保障收入、提高民眾金融知識素養、促進終身學習等。
(圖片取自The Standard新聞網、網站worldbank.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