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圖片取自路透) 【編譯陳律安/綜合報導】各國央行在2022年搶購黃金的速度為1967年來最快,分析師指出,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為黃金的主要買家,顯示部分國家急於分散準備金的配置,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世界黃金協會(WGC)編製的數據顯示,黃金在2022年的年需求量為過去55年來最高。這份上月出爐的報告估算,各國黃金的購買量超出央行所發布的官方數據,引發外界臆測黃金買主的身分和動機。
紐約黃金期貨於12月30日早盤報每英兩1823美元,本季漲逾8%,至少是2020年第2季以來最佳表現,全年則小跌0.3%,不過從9月的兩年多低點至今已漲將近200美元,主要是因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即將放慢升息腳步。
Bullion Vault公司研究主管艾許說,各國央行搶買黃金,顯示在美國和盟國凍結俄國的美元準備後,地緣政治情勢充滿了不信任、猜疑及不確定性。
上次黃金購賣量如此之大,是全球貨幣體系歷經歷史性轉折的1967年。當年歐洲各國央行向美國購買大量黃金,導致金價上漲和倫敦黃金共保組織的衰敗,加速了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的崩潰。該體系將美元的價值與黃金掛鉤。
WGC上月估算,2022年全球官方金融機構的黃金購買量共達673公噸,光第3季各國央行就大買了近400公噸,為2000年開始統計這項數據以來最大的單季購買潮。然而國際貨幣基金(IMF)和各別央行的數據顯示,第3季的黃金採購量為333噸。
其中的差距,可能來自於俄、中央行以外的官方金融機構也在購買黃金,卻未呈報這些準備。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於去年12月稍早曾說,11月黃金持有量增加32公噸,為2019年以來首次增加。WGC表示,中國的購買量幾乎肯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