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士鋒/綜合報導】中國的國門已開,但各大學的校門卻依然以防疫為由實施封閉式管理,不少中國學者公開表達抗議,並強調封閉管理措施會阻礙知識傳播。 中國自去年底開始鬆綁疫情防控措施迄今已將近半年時間,不過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包含廈門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清華大學等十所中國高校,除「極個別」沒有任何限制措施外,大部分都需要一定的入校程序,且幾乎所有大學依然嚴格要求校外人員通過預約才能入校。 不少學者公開反對,強調對知識傳播造成巨大障礙。一位高校教授批評,「大學校園已經封閉了三年,學者之間不怎麼交流,學者與公眾之間也缺乏雙向互動。你知道三年會對知識的傳播造成多大影響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則指出,現在他已不再舉辦講座,因為基本聽眾都是校內師生,實際上與普通課堂也沒什麼差別。 一位甫從北京某知名大學畢業的學生則批評,將學校封閉起來是一種「懶政」。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則指出,快遞外賣目前仍監管嚴格,師生生活便利性受很大影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副教授王金偉則建議,大學可以在對外開放時間和空間上做更為細化的設定。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高校大多從2020年初開始實行封閉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中國教育部當年也下發通知要求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去年底多所高校因不滿官方防疫措施曾爆發「白紙運動」,中國教育部隨後發布「學校新冠感染防控工作方案」,調整高校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健康查驗辦法,「由屬地或學校徵得屬地同意後作出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