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人民幣國際化傳來新突破。美媒報導,中國3月份跨境交易使用人民幣首度超越美元,創逾13年以來新高。中國媒體稱這是「去美元化」跨進新里程。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中國正挖美元主導地位牆角,並可能藉此降低中國對美國金融制裁的脆弱性;不過限於中國體制等因素,人民幣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取代美元成為真正全球性貨幣。 綜合彭博及路透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跨境交易,人民幣占比高達48%,創歷史新高,並首度超越美元的47%,遠高於2010年人民幣占比接近0的水準,成為中國在跨境交易中的最重要貨幣。意味著僅僅用了13年,人民幣就完成了超越。相較下,美元在2010年的比率從83%降至47%,這是中國減少對美元依賴過程中跨過的新里程碑。 「此消彼長」為何如此迅速?外界認為原因有兩點:美元自己「作死」,其次則是人民幣有可靠的信用和良好的前景。加上美國不顧風險嚴重超發美元,各國對美元信心陡降,美又將美元工具化和武器化,各國希望找到一種新的替代貨幣,就看上人民幣。 不過,觀察者網引述彭博指出,這並不代表世界其他地區交易情況。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國際結算系統數據,3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額幾乎沒有變化,為2.3%。 「彭博行業研究」首席亞洲外匯和利率策略師Stephen Chiu認為,人民幣使用量的增加可能是中國內地開放資本帳戶的自然結果。香港星展銀行經濟師梁兆基指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正加速,但距離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之音分析,這顯示中國正藉推動人民幣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挖美元主導地位牆角。人民幣國際化可能有利於北京實現目標,包括減少中國對兌換比率浮動的風險,降低中國對美國金融制裁的脆弱性。 路透則稱,愈來愈多國家與外國公司與中國交易開始放棄美元或討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顯示人民幣作為雙邊貿易結算手段對中國的一些貿易夥伴有吸引力。這一漸進性的增加已經加快形成一個新的貿易架構,但鑑於中國仍希望牢牢控制人民幣的預期,人民幣不太可能成為真正全球性貨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