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勤勤/曼谷報導】商業部消息指出,由副總理兼商業部長朱林擔任主席的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延長對用於生產食品罐頭的鋼鐵產品反傾銷稅(AD)豁免期限,包括來自中國、韓國、台灣和歐盟的電鍍剛產品或卷裝和非卷裝的鍍錫產品(馬口鐵),以及來自中國、韓國和歐盟的電鍍鋼或卷裝和非卷裝的鍍鉻(不含錫),其中不包括經過塗漆或層壓或印刷的產品。 此次延長的時限為6個月(截止時間為2023年的11月12日),而此前的反傾銷稅豁免措施是於2023年5月12日結束。此次時限延長是反傾銷稅的第4次豁免期限延長,第一次豁免的時間要追溯到2021年的11月13日至2022年的5月12日,之後第2次延期6個月的時限範圍是2022年5月13日至2022年11月12日,以及第3次延期6個月的時限範圍是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5月12日。 就免稅而言,儘管在泰國市場上仍存在有傾銷現象(即在泰國銷售的進口商品價格,低於該商品在原產國銷售的價格)。但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根據1999年反傾銷和補貼法第7條,考慮了國內產業、消費者和公共利益等多方利益發現,如果徵收反傾銷稅,上述兩種鐵製品的用戶都會受到影響,會造成其成本的上漲、影響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後消費者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因為消費者可能會需要購買價格上漲的產品,尤其是食物罐頭。 泰國總商會副主席、熟食食品製造商協會主席維實表示,再延長豁免反傾銷稅6個月的時間,對於兩種鐵製品的使用者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也能幫助泰國國內的生產商降低成本,其進口的貨物也無需繳納反傾銷稅,同時於消費者而言也是有好處的。與此同時,還符合運營商雙方的共同約定,即用戶和進口商同意以與全球市場價格一致的價格,從所有國內生產商處購買這兩種材料。而仍需要保持進口的原因則是,泰國國內的產量還不足夠,國內的產量僅能夠保障一半的需求量,所以剩餘的部分仍需依賴進口。 消息稱,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在此之前已經對由泰國國內的鋼鐵生產商所提交的來自4個國家的上述兩種類型的鐵製品開啟了反傾銷調查,因為一旦存在有傾銷的現象便會因進口而遭受損失。在調查之後發現,確實是存在有傾銷的現象,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因此決定從2021年的11月12日至2026年11月13日期間徵收5年的反傾銷稅。但由於用戶量巨大,尤其是熟食品行業,如果徵收反傾銷稅可能會對用戶和消費者造成影響,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才會如上所述的連續4次延長豁免反傾銷稅的時限。 不管怎樣,如果到了豁免反傾銷稅的限期之後,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將不再考慮延長豁免反傾銷稅的期限。之後一直到2026年的11月,來自中國的無錫產品將會被徵收到岸價格(CIF價格:含有保險費和運輸費的產品價格)的0-24.73%的反傾銷稅;韓國將被徵收0-17.06%的反傾銷稅;歐洲則是會被徵收18.25%的反傾銷稅。在那之後,反傾銷與補貼委員會將會再次考慮是否還需要繼續徵收反傾銷稅,如果沒有繼續的必要就會將其取消。來自中國的馬口鐵將被徵收0-17.46%的反傾銷稅、韓國被徵收0-22.67%的反傾銷稅、台灣被徵收4.28-20.45%的反傾銷稅、以及歐洲被徵收5.82%的反傾銷稅,截止日期同樣是2026年的11月,也是在滿5年之後再次重新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