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葉子/曼谷報導】副總理兼商業部長朱林指出,4年來農民收入保障計畫不造假,資金不流失,農民充分受益,且幫助提高了產品價格,這不同於大規模腐敗造成近1兆銖損失的農產品典押政策,直到今天也還沒有還清,希望新政府將繼續開展造福農民的項目。 朱林透露,過去4年以來,本屆政府實施的稻穀、木薯、油棕和橡膠等5種農產品的收入保障計畫取得了成功,因為它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讓農產品價格保持穩定,且沒有出現腐敗造假問題,每一泰銖、每一士丁都是對農民的差價補償,由農業及合作社銀行直接轉帳給農民,未流動到其他任何地方。 朱林稱,收入保障計畫是本屆政府的政策,與即將成立的新政府沒有聯繫,接下來要看新政府是否會繼續這項政策。從調查中來看,在實施這個項目的4年裡,農民們都非常滿意,最重要的是沒有腐敗造假問題。以後如果沒有收入保障政策,農產品價格合理,那將不會出現問題,農民也能以高價出售他們的產品,但如果農產品價格下降,則會出現問題,因為農民的收入會減少,並且沒有對農民的收入差額進行補償,導致農民僅有通過低價銷售產品這一種賺錢的方式。 新政府應該要制定措施以照顧農民,至於是否為典押政策還未知,朱林表示,從大局上看,農產品典押就是讓農民利用產品進行典押,商業部需要租個倉庫來防止農產品變質,並以必須賺取利潤的方式公開拍賣出售。如不遵循這一點,很有可能會出現腐敗問題,就像過去的大米典押那樣,導致國家損失8000-9000億銖,目前還沒有完全還清,並且還必須簽署賠償的保證。 據悉,過去4年裡,政府將預算用於收入保障計畫,已支付農民的差額超過2181.58億銖,低於預算2986.79億銖,幫助農民、園丁和農戶共計813萬戶。分別為大米收入保障項目,支付差額1616.31億銖,低於預算1795.53億銖;木薯項目支付差額126.89億銖,低於預算298.9億銖;玉米支付差額22.87億銖,比設定預算低60.83億銖;棕櫚油支付差額為72.21億銖,低於預算287.73億銖;至於橡膠,該項目的最後一年尚未結束,但最新數據到2023年5月24日,共使用了343.28億銖的預算。 總體而言,農業收入保障項目被認為是成功的,支付的差額遠低於設定的預算。剛開始的第一年裡,對所有5種農產品都提供了收入保障,支付其差價補償,第二年至第四年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促使支付的差價下降,例如棕櫚油市場價格高於保障價格,連續3年無需支付差價補償,而木薯和玉米只需支付前面2年的差額,之後也完全不用支付差價,由於其市場價格高於保險價格。去年幾乎每樣產品價格都高於保障收入,木薯均價為3.35-3.80銖/公斤,高於保障收入2.50銖/公斤,棕櫚油均價5 -5.50銖/公斤,高於4銖/公斤的保障收入,玉米約為12銖/公斤,高於收入保障的8.50銖/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