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表示今年春夏之際會排放核廢水到海裡,日前已開始前期作業。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7日就此指出,福島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魚類體內所含放射性元素「銫」達日本法定標準的180倍,令人震驚,並批評日方準備排放核廢水的相關作為是「一意孤行,令人憤慨」。 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指出,福島核汙染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並形成生物富集效應。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具有跨國界影響,從現有資訊看,預計排海時間將持續30年之久。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 該發言人強調,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汙染水在全球沒有先例。且除海洋排放外,地層注入、蒸汽排放、氫氣排放和地下掩埋也是可行選項。「日方未認真研究論證其他處置方案,出於成本考慮決定向海洋一排了之是不負責任行為」。 中國原子能機構主任張克儉5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表示,福島核汙染水排海,日方迄未就各方關切作出科學、可信說明,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強調,日本妄圖掩蓋核汙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對有關技術和淨化裝置長期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排海計畫,不可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