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組/北京22日電】中國強力執行教育「雙減」之際,北京大學三名學者近期發表研究論文指出,2008年到2018年推行的教育減負措施,導致寒門學子的高中升學率、學習時間、教育支出都下降,富家學子反而都上升。 綜合財經雜誌等中媒報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子焜、教授雷曉燕和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沈豔,近期在「經濟學(季刊)」第三期發表題為「教育減負、家庭教育支出與教育公平」的論文。 這篇論文透過構建微觀理論模型、構造減負政策指數,並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作實證分析得出。 研究發現,在2008年到2018年間,教育減負加大推行力度後,導致「寒門學子(收入分布處於最底層10%的家庭學生)升高中的機率下降9.3個百分點,學習時間每周下降9.19小時,教育支出下降21%。而「富家學子」(收入分布處於最上層10%家庭的學生)升高中機率卻上升5.3個百分點,學習時間每周上升10.37小時,教育支出上升66%。 研究發現,教育減負政策未能顯著減少學生學習負擔,反而帶來了教育投入和教育產出的分化,加劇了教育不公。從結果上看,寒門學子獲得優質教育的門檻更高,加劇了「寒門更難出貴子」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