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組/北京21日電】廣西民族大學校長謝尚果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校積極推進與東盟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動青年學生雙向交流,形成了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教育國際化格局。 2023年8月31日,越共中央理論委員會副主席阮文誠一行訪問廣西民族大學,雙方就有關理論進行交流探討。廣西民族大學供圖 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內較早與周邊國家開展交流合作的高等院校之一,與東盟各國交往已有60多年歷史。該校充分發揮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與東盟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取得諸多成果。僅2018年至2023年間,該校與東盟國家合作的院校和機構達137所,涵蓋東盟8個國家;近五年累計派出95個團組250人次出訪東盟國家,接待來自東盟國家的119個外賓團組共計1018人次。先後與海外高校共建「生物多樣性聯合實驗」「生物質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聯合實驗室」「東南亞特色生物質資源高質化利用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高質量科研合作平臺。同時依託孔子學院,推進國際中文教育提質增效,不斷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共促民心相通。 推動雙向交流 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品質 自20世紀90年代起,廣西民族大學每年通過「3+1」「2+2」的合作培養人才模式,派出大量學生赴東盟國家學習。學校以「提高學生培養品質、促進學校學科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不斷鞏固和發展與東盟各國的高等教育合作。 「我們通過積極擴大東盟國家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範圍,有意識地加強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等東盟國家高層次高校的合作,在繼續保持雙向交流學生規模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品質。」謝尚果說。 2023年4月17日,廣西民族大學在相思湖校區潑水廣場舉行「多彩五洲韻,合美相思湖」2023年國際文化節主題活動。廣西民族大學供圖 據謝尚果介紹,學校的來華留學教育通過完善的獎助學金體系,構建了從語言生到本、碩、博各層面的完整培養體系,吸引東盟各國優秀學生到校留學,通過不斷加強課堂教育和人文關懷,提升來華留學生對學校、廣西和中國的理解認識,拓展學生視野,講好中國故事,培養更多知華友華人才。 據不完全統計,建校以來,廣西民族大學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累計向東盟國家派出學生約1.9萬餘人,招收來自東盟國家的來華留學生2.2萬餘人。在基本保持來華留學生規模的同時,學校加大力度提高來華學歷留學生占比,為來華留學生提供涵蓋人文社科類和自然科學類共計12個學科、48個專業的留學選擇。2018年至今,該校留學生歷年在校生總數共計6250人,其中90%來自東盟國家。 發揮新型智庫功能 提升國際科研合作水準 「我們以東盟學院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校內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廣西特色新型智庫聯盟重點智庫功能,不斷加強區域國別研究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積極推動中國—東盟區域發展,助力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謝尚果說。 2023年5月18日,第14屆中國—東盟青年營到廣西民族大學交流學習。廣西民族大學供圖 自2022年9月起,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開始推進「區域國別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和申報工作,初步凝練的區域國別學理論與方法、東南亞政治與區域安全、東南亞經濟一體化、東南亞語言與文化、東南亞民族與華僑華人等五個主要學科方向的特色與優勢。按要求成立了「區域國別學」博士點申報工作領導小組,由東盟學院牽頭,相關學院積極參加,統籌考慮、整合資源,舉全校之力,爭取實現有效突破。 通過不斷打造各類國際科研合作平臺、鼓勵支持校內師生通過各種方式與海外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舉辦或協辦國際學術會議等舉措,廣西民族大學不斷提升科研人才能力和國際科研學術水準。 2018年至2023年,學校共邀請東盟國家310名專家與校內師生進行線上和線下學術交流;累計派出72個團組,216人次,分赴東盟10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共舉辦27場涉及東盟國家的國際會議和論壇,邀請東盟10國逾300位專家學者參會。 發揮優勢 培育中國—東盟應用型人才 作為一所具有涉外培訓優勢的廣西高等院校,廣西民族大學近年來積極為周邊國家提供各類人才培訓服務。中國國家旅遊局、中國法學會相繼在該校設立「中國—東盟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一大批來自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盟國家的旅遊行政管理人員、旅遊企業管理人員和出境導遊人員,以及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相繼接受培訓。 2023年越共中央組織部幹部教育培訓局幹部漢語進修班開班儀式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行。廣西民族大學供圖 2009年以來,廣西民族大學共承接42期越南黨政幹部培訓班,培訓學員965名。今年6月19日,越共中央組織部幹部教育培訓局局長武青山一行來訪廣西民族大學,雙方就合作事宜進行洽談並簽署合作協議,開啟雙邊涉外培訓新篇章。 「學校還以提升教學和科研水準為出發點、以提高聘請待遇為著力點、以管理和服務‘雙提升’為落腳點,開門引智,為我所用,東盟人才引進人數逐年增加。」謝尚果說,2018年至2023年,學校共引進來自東盟8個國家的教學、科研人才53人。 立足民心相通 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提質增效 廣西民族大學先後於2006年、2010年和2011年與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老撾國立大學和印尼丹戎布拉大學合作建立了三所孔子學院,目前三所孔院下設6個孔子課堂、58個教學點,各類註冊學員累計達28萬人。學校共派出了1400名教師和志願者到孔子學院和教學點工作,他們在推動世界漢語教學和中華文化做出去的進程中默默奉獻。 「我校三所孔院成立後,先後參與了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文學院、老撾國立大學文學院、印尼丹絨布拉大學教育學院、印尼「共同希望」語言學院中文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設計、教材建設和師資支持等工作,幫助建立了4個中文專業。」謝尚果說。 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首屆中文師範本科專業(2+2專案)學生赴中國廣西民族大學留學。廣西民族大學供圖 2022年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單獨設立「漢語師範教育」專業,通過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老撾國立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三方共建,實施「2+2」聯合培養模式,中外語言合作交流中心為HSK漢語考試成績達到規定要求的學生提供來華學習獎學金,三方共建該中文師範教育專業。目前該校已經有60餘名學生到廣西民族大學繼續留學深造。 學校利用和推介中國政府獎學金、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廣西政府東盟留學生獎學金,中國國家電網「國電投獎學金」,中建八局留學生專項獎學金,廣西民族大學來華留學專項獎學金等,讓從事中文教育孔子學院教師來華進修和提升學歷,讓在孔子學院就讀中文專業的學生來華參加交換培養,讓選修中文專業的非中文專業學生來華進行交流。迄今為止,三所孔子學院已經推薦了近80名外方院校的師生通過以上來華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學習,近200名在校生通過以上獎學金來華交流,進一步豐富了中外人文交流的內涵,促進了民心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