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黃小寶/曼谷報導】成為電動汽車生產基地是政府為泰國朝著低碳社會發展制定的機制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目標。但我們絕不能忘記,要達到這一點,需要大量具有專門技能的工人,因此從制定教育指導方針入手很重要。 很明顯,總理兼財政部長社塔此次赴美國紐約出席第78屆聯合國大會,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出席本次會議,社塔總理藉此機會邀請美國企業家來泰國投資,包括與特斯拉高層會面和其他私人公司,如高盛、摩根大通、微軟、花旗銀行和貝萊德也是如此。 國家電動汽車政策委員會根據30@30政策發布了電動汽車(EV)推廣指南,目標是生產零排放汽車(ZEV)。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占總產量的30%,這被認為是未來引領泰國進入低碳社會的另一個機制。 國家將全面使用電動車、清潔能源車的路線圖。預計到2025年,泰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05.5萬輛;2030年,泰國清潔能源車產量將達30%,相當於250萬輛;2035年,泰國保有量將達1558萬輛電動車,分為875萬輛摩托車(56%)、640萬輛汽車/皮卡(41%)、43萬輛巴士/卡車(3%)。2023 年上半年,投資促進委員會(BOI)提供了優惠待遇和推動14家純電動電池汽車製造商投資,專案總價值339億銖。 我們看到泰國政府為成為電動車生產基地所做的努力。但現實情況卻發現,泰國目前擁有數位技能的專家僅有58萬人,占總人口不到1%,工程人才急需超過4萬人擁有學士學位。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都需要共同努力,縮小技能差距,並在泰國汽車生態系統中創造新的機會,成為東盟電動車中心。 目前,全國258所職業院校開設了電動汽車課程和技術培訓,但只有10所職業院校擁有電動汽車或其他設備供學生練習和測試,剩下的則必須派學生去真正練習,派教師外出觀摩或將學習融入工業領域,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於缺乏熟練技工,這將影響汽車產業,尤其是具有數字技能和先進工程的人才。因此,各部門必須合作制定教育方針,組織全面的教學和學習,發展人力資源,提高行業工人的技能和再培訓,才能根據實際開放的目標,從燃油汽車轉向電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