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黃聖/曼谷報導】TEAM CONSULTING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PUBLIC COMPANY LIMITED(TEAM
GROUP)報告了關於聖嬰現象「雨少水少」的好消息;美國海洋暨大氣組織(NOAA)明確表示,聖嬰現象僅會在今年11-12月最為嚴重,到明年5月將恢復正常;建議在8個月的時間將大壩剩餘53%的蓄水量分配好,以度過明年的旱季;反季水稻種植面積將減少至200萬萊;而南部地區並不用擔心,因為降雨量比平均值高出2-5%。 「TEAM
GROUP」董事兼水務專家察瓦利在談到泰國的水狀況時表示,美國海洋暨大氣組織傳來好消息,至於少雨少水現象,大家都擔心乾旱會再持續1-2年,最近聖嬰現象有95%以上的機率只會持續到2024年3月。 聖嬰現象將在今年11-12月達到高峰(海面溫度將由目前的1-1.5度上升2度),之後將在明年5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從實際測量來看,意味著聖嬰現象,隨著降雨減少,水量也將隨之減少,不會像人們擔心的那樣再持續1-2年。 「從現在開始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未來8個月,即到明年5月這段時間內保持國家主要水庫擁有充足的水量;因此,必須規劃好水的分配。因為11月-12月正是高峰期,根本不會下雨。」察瓦利說。 但幸運的是,泰國現在有一個較強的低壓穿過,如果這些壓力單元移動到大壩上方區域,尤其是蒲美蓬-詩麗吉大壩上空區域,將能向仍有大量剩餘容量的水庫加水。」察瓦利表示。 至於目前(截至今年10月3日),全國大型水壩的蓄水狀況,發現蒲美蓬大壩和詩麗吉大壩的總可用水量為63.14億立方米,即 39%,其中蒲美蓬大壩的入水量最大,如果包括來自流域的水量,入水量為1.55億立方米;以及江內邦隆丹水壩、巴薩川拉實水壩,發現所有4個主要水壩的可用水總量為71.3億立方米,僅占39%。 「4座水壩的水量將對生活用水、維護湄南河流域的生態系、排斥鹹水和明年的農業配水量造成直接影響,原計畫配給的可用水量為55%,但目前只有39%,與上年配水量的70%相比,減少很多。現在我們必須拭目以待,在聖嬰現象達到頂峰之前,距離現在還有一個月的降雨時間,4個主要水壩的水量能否達到55%的目標?」察瓦利說。 要盡可能保留大壩的水量,種植反季節水稻必須在雨後播種。但可以要求交替分配的方式或每隔一周灌溉一次水。從最新數據來看,預計2022/2023年種植季,二次水稻種植面積將從原來的1000萬萊減少至不超過200萬萊。 至於今年1月1日至9月24日所增加的降雨量,仍比全國平均值低12%;但與去年相比,降雨量不足20%。按地區劃分,發現北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少12%,中部地區較常年偏少30%,東部地區較常年偏少27%,東北地區較常年偏少6%,東南部地區偏多2%,高於平均降雨量。而南部地區、西海岸則高於平均降雨量5%。 降雨量數據表明,今年南部地區雨水充足,不會出現乾旱問題。至於東北地區,情況不會那麼嚴重,因為只比平均值低6%,但中部、北部和東部地區則令人擔憂。自2023年初以來,聖嬰現象的出現對降雨量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預計,今年5月少雨少水的局面將會結束,不會一直拖到明年一整年。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確保全國大型水壩的剩餘水量,能夠足以度過明年的枯水期,以支撐和等待下一個雨季的到來?」察瓦利說。 對此,水利廳在今年雨季水資源管理方面推出4項措施,包括:1、優先分配消費用水,以及保持生態系統用水;2、促進雨季農作物種植,以雨水為主要灌溉用水,即僅在不下雨的情況下使用補充灌溉水;3、通過灌溉系統,以最大效率來管理徑流;4、盡可能將水儲存在大壩中,使蓄水量不低於最低儲水閾值(lower rule curve-LRC),以確保消費用水的穩定並保護生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