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羅粟粟/曼谷報導】近2-3年來,泰國製造業工廠陸續關閉,重要原因是外國廉價商品傾銷進入泰國市場。另一方面,泰國的許多產業已經過時,無法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2023年的數據顯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泰國工廠關閉了2125家,2024年前6個月,又有667家工廠關閉。 近日,《經濟基礎報》專訪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江蓋,旨在更新和了解有關解決國外廉價和未達標準商品傾銷問題的進展情況,此前商業部作為主導部門,與28個相關機構協調,加快解決該問題。 江蓋表示,目前國外廉價商品進入泰國傾銷的總體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因為政府部門解決問題的監管和跟蹤措施還處於起步階段,進口商品仍非常多,而且持續進入泰國,特別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因為中國是世界工廠,成本也很低。 江蓋稱,中國的商品成本低且數量巨大,原本會運往美國和歐洲,但現在轉運到東盟國家,因為中國與美國爆發貿易戰,被征收高額關稅,使得中國的商品很難進入原有市場。東盟是一個購買力強的市場,所以導致泰國商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份額被搶占。 因此,泰國有關機構必須加快採取適當的防範措施,並嚴格解決問題,但必須遵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框架和國際協議。相比於許多與泰國面臨相同問題的國家,他們處理得更好,雖然仍有國外廉價商品進入其國內,但數量被控制合適水平,並且足以應對。然而,泰國的情況好比「水淹沒了頭,已經沒有空氣可以呼吸」
,因為泰國仍在持續進口,如果繼續這樣放任不管,很快就會全軍覆沒。 江蓋還稱,「我和中國當局談過,他們也表示同意嚴格和認真處理劣質、未達標準的產品,因為中國也不要劣質產品,他們自己也不會用。這是私營生產商的問題,與政府無關,很多國家都嚴禁進口劣質產品,但對於泰國來說,他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劣質產品進來入,他們還委托我幫忙告訴泰國政府和有關機構,希望泰國當局嚴格處理這一問題,不要擔心,因為北京方面也同意泰國的措施,嚴禁不合格產品進入泰國。」 江蓋指出,目前國外的廉價商品正在傾銷泰國市場,也影響了泰國的工業生產指數(MPI),最近的整體產能利用率或機械利用率仍處於58-59%的水平,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突破60%的水平。事實上,若企業要擴大投資,產能利用率必須在75-80%之間。 同時,為了減少上述問題造成影響,提高泰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必須加快刺激國內購買力,推動產品出口到新市場。更重要的是,需要同步調整工業結構,因為現在泰國製造業主要為代加工(OEM),生產的產品也已過時,不符合保護地球和防止全球變暖的趨勢。 因此,泰國必須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而FTI已經製定了明確的政策和路線圖,即邁入下一代工業(Next Gen-Industry)或未來產業,以生產新商品,增加經濟價值,增加未來泰國的出口量。 江蓋強調,「為了盡快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必須全力支持,私營部門作為先行者,政府部門則提供便利,幫助解決各種法律障礙,降低成本,特別是降低能源方面的成本,有必要建立一個政府和私營部門合作的能源委員會,旨在共同製定明確的工作計畫,並一起行動,例如政府需要採購能源的供給側,就可以知道舊系統需要多少化石能源,需要降多少,以及需要增加多少可再生能源或綠色能源?讓私營部門能夠反映數字,以達到最大效率,沒有太多的隱性成本。」 與此同時,綠色能源將有助於吸引新的投資進入泰國,例如印製電路板(PCB)、電動汽車(EV)、高科技產品等其他需要更多清潔和環保能源的產品,有助於創造一個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