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北部多個府過去一個月來因為雨季暴雨,造成嚴重水災與農損,泰國媒體估計經損額度高達數十億泰銖,對於疫情後好不容易因為旅遊復甦的泰國經濟,無異雪上加霜,數據預測分析顯示,未來十年至少十個府都將面臨洪澇威脅。天有不測風雲,每年雨季的災害,不只是泰國及週邊鄰國飽受其擾,近年來氣候變遷更添風雲詭譎,確實到了必須嚴肅看待如何防災的關鍵時刻,否則辛苦想回復疫情前榮景的努力都將白費,除了無辜黎民生命財產威脅,更經不起每年數十億泰銖的折損,尤其費心費力吸引外資設廠投資,可別因為災害嚇跑外商,何況高端科技若無對等規格配套,再多願景也是白搭。 泰國鄰居越南曾被視為世界工廠替代國家,卻因為嚴重缺電曇花一現,可見基礎建設是經濟發展與轉型的必要條件,不是圈地給各種優惠就能招來投資,泰國在這方面被認為軟硬件條件不輸越南,也是電動車、AI等先進科技產業持續進駐的關鍵因素,然而今年的慘況讓工商界憂心,如果2011年大水災重演,從北部蔓延中部甚至大曼谷地區,恐怕將讓泰國經濟再躍進的美夢成空。 套用大陸用語,東南亞的民族性格有另一種捲,佛係可以養生,用在經濟發展上卻可能是致命傷,過去看泰國人拍短視頻,把淹水當作另類生活情趣,儘管隱含某些無奈情愫,消遣式的小打小鬧倒還無傷大雅,但水患致災衝擊產業與生計,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更遑論淹水對旅遊觀光也是超不利短板,外資卻步遊客不來,雙重傷害恐足以打趴經濟。 看天吃飯是農業經濟時代的情趣或情懷,過往也許牙一咬就熬過去了,前不久的颱風重創越南台商密集區,近日的泰國水患,受創的直觀信息可能較集中在清邁清萊等旅遊層面,然而如工商界憂心的,倘若類似場景換成大曼谷地區,或外資廠商密集區,後果將不堪設想。 沛通探政府顯然也警覺到危機,開始商討如何統籌規劃水資源,避免自然災害重複威脅,泰國商會呼籲公私部門一起合作,提出計劃應對新的洪災危機,短期來說政府應該成立第一線的水災應變中心,由總理主持,以便整合各部門間的政策。但這還只是止血措施,如何更廣度的佈局與細部行動,才是更迫切的大工程,需要公私部門集思廣益,甚至視為國安問題,妥訂項目未雨綢繆,必要時還須與流域上游國家協商共議舉措。 泰國總理沛通探在東盟峰會呼籲,東盟必須在氣候、碳中和、乾淨能源轉型、綠色金融、綠色經濟,以及數位研發等採取行動。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也呼籲東盟團結,共同促進區域成長與繁榮。願景宏大值得肯定,然而細緻的防治水患等民生措施,應該更能獲得共鳴。 看天吃飯不是現在經濟的DNA,更不能是高端科技路程的絆腳石,從民間到政府心態都須改變,讓今年的怵目驚心只是一場噩夢。欣見沛通探政府救災賑濟紓困都迅速到位,但過了今年的考驗,更要記取教訓提防未來更嚴峻的氣候挑戰,全方位的國土審視與改造必須有效跟進。 天有不測風雲,老天爺是不允許宅懨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