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知名中藥「中風醒腦液」(左圖,取材自「猴山觀察猿」)被指無助改善中重度腦出血。中國7家醫院則被醫保局點名涉騙保,右圖為內蒙自治區人民醫院(中新社),無關新聞。 【中國新聞組/北京24日電】國際醫學頂刊「刺胳針(又譯「柳葉刀」)」近日發表由復旦大學及廣東省中醫院團隊聯合對知名中藥「中風醒腦液」療效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沒發現中風醒腦液能改善中重度腦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質量等。由於這是「刺胳針」創刊200多年來首次發表中藥雙盲對照試驗。有網友認為這是中國團隊「打臉」自己的中藥,引發爭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這項研究由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宋莉莉與克雷格·安德森團隊,以及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郭建文團隊共同完成。克雷格·安德森是著名臨床神經科學家、世界卒中組織副主席。 研究顯示,2021年11月到2023年12月,研究人員從國內12省26家醫院9000例患者中,篩選出1648例中度至重度急性腦出血患者,平均年齡為67.1歲,隨機分配到試驗組和安慰劑組接受28天治療,最終75.7%患者完成80%療程,60.6%患者在28天內用完藥物。 研究團隊發現,兩組患者接受治療90天後,沒有顯著差異;血腫較大患者有獲益趨勢,但由於樣本量小,需要在未來的試驗中加以驗證。該試驗還驗證了這款中藥的安全性,不過,試驗組的腹瀉發生率是安慰劑組的近兩倍。研究人員認為這支持「傳統中藥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腸道微生物群,並調節胃腸道激素」的假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腫瘤研究所所長林麗珠認為,這項研究會讓大家認為,大部分中藥的臨床試驗結果,可能是無效的。全美中醫藥學會會長田海河也表示,研究中納入的參與者年齡跨度過大等都可能影響結果,「這項研究的試驗設計以及結論的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評估」。 宋莉莉與克雷格·安德森團隊是國內專攻腦出血和腦梗死臨床研究的頂尖團隊。克雷格·安德森說,如果有機會重新設計研究,研究人員可能只納入65歲以上患者,而不是≥18歲的患者。 中風醒腦液在臨床已應用20餘年,主要成分為紅參、三七、川芎、大黃,被認為具活血化瘀功效。 研發者陳紹宏已從醫50餘年,2022年7月曾被評為全國第四屆國醫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