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聖/曼谷報導】泰國祭出半導體招商4大戰略,與東盟3國展開競爭,設定5年5000億銖的投資目標,吸引全球大企業在泰投資;加速人才儲備,為各類投資項目培養8萬名人才;同時推動投資新區發展,準備清潔電力和充足的水資源及出台非稅收措施。 由總理沛通探主持的國家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業政策委員會會議於今年12月4日召開首次會議,儘管這是第一次會議,但設定的目標是:在5年內的投資金額達到5000億銖。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秘書長兼半導體董事會秘書納立表示,如果能夠在泰國建立半導體生產基地,因為泰國正處於向這一產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尤其是上游的半導體生產,將有助於提升國家未來20-30年的競爭力,也將能夠提升相關產業供應鏈的潛力。 在東盟地區,半導體產業正在激烈競爭,各國都在吸引投資,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每個國家都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策略。就泰國而言,出台了4種吸引世界級投資者來泰投資的策略,包括: 1、人員準備,透過培養有知識的工人以及支持該行業投資的技能;半導體行業需要具有跨行業專業知識的人員,包括IC Design專家,具有先進技術知識的工程師、以及化學工程師。 據悉,會議批准制定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業發展戰略(National
Semiconductor and Advanced Electronics Strategy)的框架,並認可了支持泰國半導體產業投資的人才發展戰略計畫;同時設立2個小組委員會來監督策略的發展,並推動人才發展,設定未來5年(2025-2029年)吸引不少於5000億銖投資金額的目標,以將泰國提升為地區先進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生產中心。 會議批准成立半導體和先進電子行業人才發展小組委員會,由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負責,到2030年,透過Upskill和Reskill計畫、沙盒(Sandbox)等新教育計畫和國際實習項目,培養8萬4900名專業人才和高水準研究人員,包括設立6個培訓中心。 以及計畫興建Wafer Fabrication中心、研發中心等國家基礎設施,以堅定信心,為泰國半導體產業打造強大的生態系統。 2、提供支持新投資的區域。總理已意識到投資產業空間不足的問題,包括土地是否適合投資的問題。因此,必須開闢新的投資區域來容納這些投資,因為原有地區工廠密集,而且土地價格很高,這已經成為新投資的障礙。目前已經指示相關部門解決這個問題。 3、擁有清潔的電力基礎設施和水資源。半導體產業要求具備穩定的供電,其中包括清潔能源,對工業用水也有很高的需求;電力基礎設施和水資源準備是泰國的優勢,這將能夠有助於吸引更多的投資。 4、投資福利項問題,泰國支持投資的措施多元、靈活。雖然在稅收優惠方面,明年泰國必須對在泰國投資的跨國公司徵收企業所得稅,對於全球銷售額每年超過7.5億美元的公司的稅率為15%,以符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第二支柱稅收原則。 但泰國將有一個使用非關稅措施的機制,例如:使用政府分配的增強競爭力基金的資金來支持必須納稅以提高生產效率的私人企業,這並不違反規則,並且可以接受OECD組織的支持來提高生產效率,尤其是在減少環境污染方面。 這項補貼措施包括支持設立上游半導體工廠,這將使泰國的半導體產業邁向另一個發展水準。 在確定發展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業的策略後,會議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委員會,負責監督半導體和先進電子業務發展策略的發展。由BOI秘書長擔任主席,專門制定實施策略;該小組委員會將制定半導體和先進電子產品的國家策略,並聘請世界一流的顧問來協助制定策略;涵蓋評估泰國潛力的所有內容、基礎建設發展和確定投資促進措施,並在營運層面制定計畫,吸引至少10家世界級公司的重要投資者到泰國投資半導體設計和生產,以及與半導體領域領先國家建立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級供應鏈,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據悉,目前半導體工業,尤其是晶片(Chip)或處理器的生產,被認為是世界上快速成長的重要戰略產業;由於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物聯網、電動車、醫療設備等新技術領域的使用需求,預計到2030年市場價值將達到1兆美元;智慧電子設備自動化和機器人產業,均需要由現代半導體製成處理單元來組成。 泰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全球電子產業的領導者,去年電子電器產業出口額達到2.5兆銖,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5%。 積體電路(IC)、半導體二極體等半導體產品出口額以及各種設備價值高達5100億銖,泰國還是產業中下游供應鏈的重要生產基地,例如:半導體組裝和測試(OSAT)和電子電路板(PCB)生產。 積極推動上游產業發展,是積體電路設計(IC Design)和晶圓製造(Wafer Fabrication)等供應鏈中創造最多附加價值的步驟。因此,也是創造穩定和擴大高價值產業的重要一步;透過設立「國家半導體和先進電子委員會」來制定國家路線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將為泰國發展成為東盟地區的產業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