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8日在安徽登場,考古隊發布重大進展,提出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現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準現代人」身分獲全球學者確認,對探尋人類起源具重大意義。最新一次發掘出土11件古人類化石,包括一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40餘件石製品、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以及三種爬行類化石等。 綜合央視、新華社報導,12月6日至8日,9國100多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者齊聚池州市東至縣探討華龍洞遺址和東亞地區現代智人。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發布研討會成果,提出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據資料顯示,考古團隊透過同位素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的綜合研究,聯合考古發掘隊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為距今約30萬年。其體質特徵位於直立人和現代人之間,在演化上屬古老型智人,被命名「東至人」。 華龍洞遺址發現於1988年底,2013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組成聯合考古發掘隊,累計發現約20個個體古人類群體、400多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製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超過80種的脊椎動物化石。 據此次研討會公布資訊,華龍洞人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現代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面部和下頜部已開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智人標誌性特徵——下巴的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