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繁華田/曼谷報導】商業部制定應對川普2.0政策挑戰的計畫,並推進談判以保護國家經濟利益,抓住替代中國商品的機會。 商業部長披猜向媒體透露,美國加徵關稅政策可能對泰國的競爭力,尤其是價格方面造成影響,因為在美國市場的泰國產品成本因關稅增加而提高。預計受影響的商品包括農產品與食品、電子零件與電腦、汽車零件以及家用電器等。不過,預計美國對不同國家的進口商品課稅稅率會有所差異。 接下來,各方將需要進行更廣泛的多議題談判,以維護國家利益。貿易戰導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持續減少,這為泰國產品替代出口提供了機會。由於泰國和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的定位相似,均為成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且兩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的結構相近,因此泰國可以出口替代的商品包括家用電器、電子電路和汽車零件。 此外,美國對中國徵收高達60%的進口關稅,可能導致中國改變出口美國的生產基地。對此需要警惕,因為這種出口可能不會為泰國經濟帶來附加價值,同時可能導致泰國被美國密切關注,以防中國利用泰國作為商品轉運通道,避免泰國因被視為中轉國而遭到更高的關稅。 同時,2025年2月,泰國將赴美國與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高層領導會面,可能與國務卿會談,甚至如果有機會,還可能與總統川普進行會晤。泰國方面將利用這一平台向美方說明泰美貿易順差的事實,讓美方了解這一順差並非因為泰國從美貿易中獲利,而是因為泰國出口了在泰國生產的美國產品。 因此,美國不應透過提高泰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此外,如果美國提高泰國的進口關稅,可能會影響美國在泰國的投資。我們相信美國會理解並接受我們的解釋。此外,我們還將要求美國將泰國從知識產權觀察名單中移除,並加速恢復已於2020年底到期的普惠制(GSP)優惠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