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癌症疲憊無論怎麼睡,始終無法解除疲憊感,在乳癌患者中相當常見;示意圖。 (圖/123RF) ●50多歲的乳腺癌轉移患者林阿姨雖抗癌意志堅定,但治療引起的疲憊感,讓她累到治療都得由家人接送,醫師指出,「癌疲憊」和一般人忙碌一天的「累」完全不同,無論怎麼睡都無法解除疲憊感,林阿姨為中重度癌疲憊,經藥物處置後,疲憊狀況明顯改善,漸漸能自行搭車就醫。 以台灣為例,根據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發生數達1萬5448例,居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除疾病本身,治療期間引發的各種不適,同樣帶給患者極大的挑戰,其中又以疲憊最為嚴重,困擾程度超越疼痛、噁心或掉髮,約75%乳腺癌患者會發生「癌因性疲憊症」 ,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甚至可能累到「放棄治療」。 台北三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戴明燊說,「癌疲憊」和一般人忙碌一天的「累」完全不同,後者可以透過放鬆、休息來恢復,癌疲憊則是無論怎麼睡,始終無法解除疲憊感,若不妥善處理,除了讓患者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生活品質下降,還會影響食慾、睡眠,出現營養不良、情緒低落等惡性循環,甚至因疲憊放棄治療或無法承受療程劑量,進而影響療效,務必依治療指引妥善處置。 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療護醫學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編撰的「癌因性疲憊症診療與護理指引」,低於4分的輕度疲憊,可透過「非藥物處置」來應對及預防惡化,包括運動、睡眠、營養等;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建議進一步加入藥物治療,包含精神刺激藥物、類固醇藥物、中草藥、黃耆多醣注射劑。 戴明燊指出,林阿姨屬於中重度癌疲憊,因符合健保支付條件,給予癌疲憊藥物處置後,疲憊狀況明顯改善,漸漸能自行搭車就醫,減輕家人負擔也提升個人生活品質,最終如期完成療程,穩定追踪中。 (賴昀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