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脊椎手術依病人狀況有潛在的風險,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以降低術後感染風險;示意圖。 (圖/123RF) ●一名張姓男子三年前開始發現,臀部接近大腿的地方,左右兩邊都出現鼓起來的膿腫,且不斷出膿,雖經外科清創手術後,右側的膿腫已癒合,但左側仍未見改善,近日前往醫院骨科求診,經施打顯影劑的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他臀部的膿腫竟是多年前腰椎手術造成的細菌感染。 台灣大千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62歲的張男在12年前曾接受第三到第五節腰椎的減壓固定手術,但手術後常覺得腰痠不舒服,X光檢查發現腰椎鋼釘有鬆動,未做進一步處理。由於張男的白血球指數一直都很高,在有顯影劑的核磁共振檢查下,看到腰椎鋼釘因為感染導致鬆動,且從鋼釘處往臀部的方向有明顯的顯影,顯示細菌感染已從腰椎處延伸到臀部,才會造成膿腫發生。 此種狀況稱為低度感染,當身體狀況良好時,白細胞有抵抗力壓制細菌,但當病人狀況變差時,症狀就會開始出來,最明顯的就是細菌在局部的地方侵蝕骨頭,導致出現空洞、鋼釘鬆動,隨著侵蝕空間變大,細菌數量也增多,外溢出來就造成臀部的膿腫。 容志雄提醒,目前脊椎手術非常普遍,且病人狀況不同,各有潛在的風險,因此接受手術前可與醫師做充分溝通與了解,才能大幅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吳傑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