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繁華田/曼谷報導】倒數計時迎接新年之際,總結本年度商業領域的表現,各方觀點多元。企業家、CEO和各大知名機構紛紛給出了他們對今年的「年度定義」。泰國經濟如同「病人」,呼吸微弱;房地產業最為嚴峻且難以解決;零售業現金流不足以激起經濟旋渦;美容業背水一戰;餐飲業競爭激烈! 房地產行業最為嚴峻且難以解決 進入2024年最後一個月,企業面臨的「負面因素」遠多於「正面因素」,持續影響業務增長。國內經濟放緩、購買力脆弱、高企的家庭債務,疊加國際局勢緊張和貿易戰升溫,形成連鎖反應。此外,地緣政治衝突蔓延多個地區,宛如一顆「定時炸彈」,動搖全球經濟。 房地產行業作為提供住房這一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支柱,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泰國家庭債務水準高於90%,貸款核准難度增加,導致貸款拒收率飆升,成為2024年房地產產業的重大難題。泰國公寓協會會長巴塞特表示,今年是房地產產業最具挑戰性的一年。比新冠疫情時期更困難,雖然不是最糟糕,但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更難解決。當時的危機源於泰銖匯率浮動,而2024年的問題則源於消費者而非企業,今年第三季被認為是業界的低谷。 第四季情況有所好轉,主要得益於一些大型項目如One Bangkok和Dusit Central Park的所有權轉讓為市場注入了活力。然而,前9個月銷售額仍下滑31%,第四季的降幅縮小至25%,這與新專案的增加密切相關。 如果要給今年下定義,那就是最嚴峻且最難以解決的一年,這是房地產行業所有規模企業,無論大小都面臨的最大挑戰。問題的根源在於消費者以及銀行不願放貸。 2024年比疫情更為艱難 泰國房地產協會會長蓬尼里表示,在2020至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間,房地產行業受到的影響並不算嚴重,尤其是「獨棟住宅」銷售表現出色。因為人們紛紛從公寓轉向獨棟住宅。在2021至2022年,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尤其是低層住宅專案銷售良好,其次是公寓。這段時期,外國買家的需求逐漸恢復,成為推動市場的重要動力,但同時也面臨複雜的資金轉移問題。 2023年開始,房地產銷售變得更加困難,但排名前10的大型企業仍能保持不錯的銷售業績,而區域市場的銷售表現則持續下滑。到了2024年,情況更加惡化,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攀升至6%,導致貸款審批更加嚴格。尤其是在東部工業區,隨著工廠關閉數量的增加,銀行減少了貸款額度,直接影響了房地產銷售的大幅下降。 開發商的應對策略 上述問題迫使許多開發商調整策略,從傳統的房屋銷售轉向「回購業務」,這類業務發展迅速。然而,由於回購或租賃業務的營運成本較高,許多企業只能維持生計。開發商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建造房屋並出售,而不是依賴高成本的租賃業務。 儘管如此,外國買家仍是市場的一大亮點,特別是中國買家。然而,由於泰國法律的諸多限制,大量交易通過代持人(Nominee)進行,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美妝產業陷入困境,高成本與管理挑戰並存 泰國Better Way Company(Mistine品牌營運方)董事會主席達奈表示,將2024年的美妝產業描述為「背水一戰」的一年。由於泰國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價格戰的壓力,再加上分銷利潤(GP)和高昂的成本支出,各品牌不得不尋找方法以維持業務穩定。 今年整體市場並未增長。他指出,相較於海外市場,Mistine在國外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例如,經過8年的深耕,中國市場收入已達160億銖,而泰國本土市場僅有40億銖。儘管消費者對美的追求未變,但在泰國市場,品牌間的激烈價格競爭使得能維持穩定增長已屬不易。 美妝市場現狀與挑戰 泰國Srichand Company董事總經理拉維特表示,泰國美妝市場規模達3400億銖,年增率為7-8%,基本恢復正常。市場中85%的產品為本地生產。然而,他坦言,2024年對美妝產業而言是一個「艱難之年」,尤其是生產成本的上升,成為管理中的一大難題。 例如,一些塑膠原料價格上漲5-6%,迫使企業重新設計包裝以降低成本。同時,他們通過提升管理效率、優化物流成本、減少庫存等措施來降低整體營運費用。儘管成本壓力巨大,Srichand今年仍堅持不提高產品價格。 經濟好壞並不影響人們對美的追求。拉維特指出,美妝產品是日常消費品,即使經濟不景氣,消費者也會通過購買小型美妝產品(如口紅)來提升心情。這種現象稱為「口紅效應」。在目前購買力疲軟的背景下,消費者更重視性價比,傾向於購買價格合理、品質可靠的產品。 這一趨勢也促使美妝品牌在創新與管理中尋找突破,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並發展。 批發零售業:經濟如病人,氣息微弱 泰國零售業總值約4兆銖,是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關鍵的消費性晴雨表。鄔隆他尼府大型零售企業Tang Ngee Soon Superstore董事總經理米林指出,用「氣息微弱的病人」來形容2024年的泰國經濟再貼切不過。這一年,經濟狀態如同重病纏身,一直未見起色。從東北地區的銷售情況來看,整體表現與2019年初期疫情期間相近,幾乎沒有改善。即便在消費高峰期,我們也未見到顯著的消費增長,整體市場仍保持平穩狀態。 米林表示,這迫使企業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維持運營,包括削減庫存以適應銷售水平、嚴格控制分支機構的營運成本,甚至部分企業可能必須減少員工數量。他同時指出,需進一步觀察年末消費狀況是否會有所復甦。 儘管政府先前通過第一階段的數位錢包計畫向弱勢族群發放了每人1萬銖的補助,但這僅能在短期內帶來微弱的經濟提振,類似一陣輕風,而非政府所期望的能形成經濟「旋風」的強刺激。 不同消費族群的表現 Central Pattana Public Company Limited負責行銷的總理經納塔基特表示,從整體經濟來看,2024年泰國的中高端消費者的支出表現較好,尤其是在周末和假日期間。然而,低收入群體則受到經濟環境的明顯影響,其消費能力呈現疲軟狀態。 這表明,不同消費群體在經濟波動中的表現存在顯著差異,這也成為零售業在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市場分化趨勢。 在旅遊城市的購物中心中,外國遊客的消費已超過疫情前水平,主要客源來自中國、印度、香港、台灣等地,同時也吸引了許多來自北歐國家的遊客。這些遊客在泰國的消費能力顯著強於本地消費者,約為後者的2.5倍,為中央集團在旅遊城市的購物中心業務帶來了顯著利好。 旅遊業雖穩定增長,但外國遊客收入未達標 作為泰國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旅遊業在2024年被認為是「相對平穩的一年」。泰國酒店協會(THA)會長添巴實表示,預計今年將接待外國遊客不少於3500萬人,略低於政府原定的3670萬人目標,但整體旅遊業氛圍穩定良好。 這得歸功於免簽政策、年底航班增多等正面因素,同時,泰國仍是外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尤其是曼谷憑藉其吸引力多次榮登世界旅遊城市榜單。儘管全球多面臨戰爭與緊張局勢,泰國以其安全與宜居的特質,成為受衝突影響地區遊客的避風港。 根據媒體數據的數據,2024年曼谷被評為全球外國遊客訪問量最多的城市,接待遊客超過3240萬人次,遠超排名第二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2300萬人)和排名第三的英國倫敦(2170萬人)。曼谷因其旅遊政策、美食、景點及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而備受讚譽。 然而,儘管外國遊客數量接近目標,但在收入方面仍不盡人意。2024年前11個月,旅遊業收入約為1.5兆銖,預計全年將達不到政府設定的1.92兆銖目標。這主要歸因於全球經濟放緩導致遊客預算緊張,縮短了在泰停留時間,同時部分遊客選擇前往鄰國旅遊。 添巴實指出,2025年全球經濟仍是泰國旅遊業的重要挑戰,尤其是在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其外交及貿易政策可能對全球和泰國產生重大影響。但泰國作為全球頂級旅遊目的地,仍有許多獨特優勢,例如豐富的旅遊體驗、友善的國民形像等,吸引了大量回頭客。 餐飲業如奧運競技般激烈 泰國餐飲業總規模達4000億銖,競爭異常激烈,匯聚了許多國內外最優秀的品牌共同競爭。在宏觀經濟頻繁波動的背景下,餐飲業老玩家與新品牌將不斷推出創新美食,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這種競爭態勢預計在2025年仍將持續,各大品牌需透過差異化策略突圍市場。 |